篆刻家徐貞木八十字印章賞析,字小如螞蟻,但一筆不苟

在清末嘉興人沈鏡臣輯錄的古今名人篆刻《昌羊室印存》中,收錄有徐貞木於康熙四年(1665)所刻的八十字印章一方,其字小如螞蟻,但一筆不苟。篆刻小站整理分享。

印文如下:吾齋之中,弗尚虛禮。不迎客來,不送客去。賓主之間,坐列無序。有酒且酌,無酒且止。清琴一曲,好香一炷。閑談今古,遊玩山水。不言是非,不論世事。行立坐卧,忘形適意。冷澹家風,林泉清致。道義之交,如斯而已。

這段文字錄自司馬光的《真率銘》,其大概意思是:在我的書房中,不推崇應酬的禮節。不迎接客人來,也不送客人去。賓主間無隔閡,不分排列而坐。相互之間真誠坦率,簡約樸素。有酒就喝,沒有酒也就算了。彈一首音調清雅的琴曲,點一炷純凈的好香。隨意地談論古今,靜靜地欣賞山水。不談論是與非,也不議論人情世故。日常舉止,不失常態。家族世代相傳的淡泊風尚,渴慕自然風光而遠離君親。只要心懷有道德有正義感的交往和友情就可以了。

光緒二年(1876),此印石被桐鄉石門收藏家沈伯雲收藏。光緒十三年(1887)春,崇德篆刻家胡鑊在印石上題邊款敘述此印的緣由:這是徐士白為錢野鶴所刻,野鶴在一首悼念徐貞木詩的序中說起,康熙四年(1665),陸笑飲來訪,敘述他和徐貞木、項奎等相聚在梅里,相談甚歡。數日後,笑飲返回長安,徐貞木為其刻八十字印,埋頭四日而成。今徐貞木仙去,遂作詩悼念。光緒丙子(1876)春,石門沈伯雲在嘉興得到這方印後請我賞玩,我欣賞後因愛其精妙,特為之作記。正是胡鑊題的這段邊款,成就了一段文人友愛的佳話。

徐貞木(1623—1671),字士白,號白榆,自署真木。明季布衣、嘉興名士,世居王店鎮。他的篆刻技藝得其父親家傳又有獨創,世人評價他“宗漢法魏,參宋元,善融會貫通”。其細白文得力於漢玉印,朱文則喜愛粗文細邊,深厚古樸。雕刻時用刀沖、切相接,生動活潑,被見識者品為“在秦漢之間”,技藝超過了安徽歙縣篆刻家程遂及江蘇如皋“東皋印派”的創始人許容等名家。

作為藝術家的徐貞木性格倔強耿直,孤傲不羈,遇到有名無實、終日夸夸其談的所謂“天下名士”來訪,終不肯與他們交談,或說一些譏諷挖苦的話語,或翻白眼斜視以示鄙夷,有人將他比作經常深藏不露的東晉名士褚季野。出名之後,他仍穿着普通的衣衫去菜市場買菜,碰到朋友也不寒暄,只是作個長揖而已。但就是這樣一位極有個性的藝術家,卻與比他小二十歲的梅里詩人李良年成了忘年交,李良年評介徐貞木是一位“超絕出眾,胸懷奇志,孤行獨立”的怪才。可惜他英年早逝,48歲因病離世。李良年作《徐白榆小傳》和《徐白榆遺詩序》兩篇文章紀念亡友。

徐貞木的篆刻作品至今仍有留存,1944年選輯的《明清名人刻印匯存》中,有徐貞木“東山草堂”白文方印一枚,款文鐫有“康熙元年七月廿二日,為東儀社翁刻,流寓徐真木”字樣。上海博物館藏有刻有“豈為功名始讀書”“漸不為人所識”“綠葵紫蓼山房”“錦石亭”“名教中自有樂地”等的五面印,款文為“辛丑夏日為子介老友篆,真木”。杭州西泠印社亦有一枚他為朱彝尊所刻的三面印。


erweima_wbz 篆刻小站 ...

學習交流微信號:wenbaozhai365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