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家徐贞木八十字印章赏析,字小如蚂蚁,但一笔不苟

在清末嘉兴人沈镜臣辑录的古今名人篆刻《昌羊室印存》中,收录有徐贞木于康熙四年(1665)所刻的八十字印章一方,其字小如蚂蚁,但一笔不苟。篆刻小站整理分享。

印文如下:吾斋之中,弗尚虚礼。不迎客来,不送客去。宾主之间,坐列无序。有酒且酌,无酒且止。清琴一曲,好香一炷。闲谈今古,游玩山水。不言是非,不论世事。行立坐卧,忘形适意。冷澹家风,林泉清致。道义之交,如斯而已。

这段文字录自司马光的《真率铭》,其大概意思是:在我的书房中,不推崇应酬的礼节。不迎接客人来,也不送客人去。宾主间无隔阂,不分排列而坐。相互之间真诚坦率,简约朴素。有酒就喝,没有酒也就算了。弹一首音调清雅的琴曲,点一炷纯净的好香。随意地谈论古今,静静地欣赏山水。不谈论是与非,也不议论人情世故。日常举止,不失常态。家族世代相传的淡泊风尚,渴慕自然风光而远离君亲。只要心怀有道德有正义感的交往和友情就可以了。

光绪二年(1876),此印石被桐乡石门收藏家沈伯云收藏。光绪十三年(1887)春,崇德篆刻家胡镬在印石上题边款叙述此印的缘由:这是徐士白为钱野鹤所刻,野鹤在一首悼念徐贞木诗的序中说起,康熙四年(1665),陆笑饮来访,叙述他和徐贞木、项奎等相聚在梅里,相谈甚欢。数日后,笑饮返回长安,徐贞木为其刻八十字印,埋头四日而成。今徐贞木仙去,遂作诗悼念。光绪丙子(1876)春,石门沈伯云在嘉兴得到这方印后请我赏玩,我欣赏后因爱其精妙,特为之作记。正是胡镬题的这段边款,成就了一段文人友爱的佳话。

徐贞木(1623—1671),字士白,号白榆,自署真木。明季布衣、嘉兴名士,世居王店镇。他的篆刻技艺得其父亲家传又有独创,世人评价他“宗汉法魏,参宋元,善融会贯通”。其细白文得力于汉玉印,朱文则喜爱粗文细边,深厚古朴。雕刻时用刀冲、切相接,生动活泼,被见识者品为“在秦汉之间”,技艺超过了安徽歙县篆刻家程遂及江苏如皋“东皋印派”的创始人许容等名家。

作为艺术家的徐贞木性格倔强耿直,孤傲不羁,遇到有名无实、终日夸夸其谈的所谓“天下名士”来访,终不肯与他们交谈,或说一些讥讽挖苦的话语,或翻白眼斜视以示鄙夷,有人将他比作经常深藏不露的东晋名士褚季野。出名之后,他仍穿着普通的衣衫去菜市场买菜,碰到朋友也不寒暄,只是作个长揖而已。但就是这样一位极有个性的艺术家,却与比他小二十岁的梅里诗人李良年成了忘年交,李良年评介徐贞木是一位“超绝出众,胸怀奇志,孤行独立”的怪才。可惜他英年早逝,48岁因病离世。李良年作《徐白榆小传》和《徐白榆遗诗序》两篇文章纪念亡友。

徐贞木的篆刻作品至今仍有留存,1944年选辑的《明清名人刻印汇存》中,有徐贞木“东山草堂”白文方印一枚,款文镌有“康熙元年七月廿二日,为东仪社翁刻,流寓徐真木”字样。上海博物馆藏有刻有“岂为功名始读书”“渐不为人所识”“绿葵紫蓼山房”“锦石亭”“名教中自有乐地”等的五面印,款文为“辛丑夏日为子介老友篆,真木”。杭州西泠印社亦有一枚他为朱彝尊所刻的三面印。


erweima_wbz印谱.教程.技法 - 分享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