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实践专业教学初步性探索,中学篆刻艺术教学的体会

为配合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提高学生对篆刻艺术的审美素质,我校面向全区学生增设了篆刻教学内容。由于学生对篆刻艺术比较生疏,篆刻教学就比一般的实践课难度大。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想方设法,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地把学生引入篆刻艺术教学的意境之中,才能使他们在短时间内掌握这门艺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以下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一、欣赏古今篆刻名家范作

篆刻教学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欣赏与教学相结合,通过古今篆刻名家范作的欣赏,让学生在直观教学中增强对篆刻艺术“印面文字书法美”“分红布白章法美”“凹凸立体雕刻美”的美感体验,从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刻印同习篆相结合

古人云:“印之所贵者文,文之不正,虽雕龙镌凤,无为贵奇。”可见习篆是刻印的前题。有的学生对习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学习过程中只重刻印,而不愿意习篆。因此,就有必要为他们讲“印从书出”的道理:著名的篆刻家吴昌硕认为——学习刻印的先决条件在于精通书法,特别是篆书,因为刻印和书法是共通的,有着极密切的关系。作书运笔与刻印奏刀技法基本上相同,善于运笔的人使起刻刀来也易得心应手;写字讲章法,刻印亦然,故熟习了字体章法,移到印章上去,自然水到渠成,事半功倍……。道理讲清,让学生认识提高,重视习篆。接着我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篆与刻两方面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共同组成篆刻之美的。(如果篆字写得好而刻得无力,篆字的精神就难以显示。反之,刻得有力而篆字本身不好,就失去了法度流于俗野了。同时,还应让学生明白刻印的章法极为重要。正如吴昌硕说的:“刻印犹如造屋,在奏刀之前,必须做到全屋在胸,预先打好完整的图样,何处为厅堂,何处为侧屋,何处开门,何处启窗,应当一一作最恰当的布置,达到无可移易的境地,才可以动手建造,否则倾欹草率,顾此失彼,就难以结构完美无疵的房屋。”)

刻印同习篆相结合的教学,我采用“画印法”。即让学生描画印稿。方法是将熟宣蒙在印谱之上,用毛笔进行描摹。(如果印太小,也可以用印章的复印放大稿来代替,描摹时注意指导学生中锋运笔。)朱文印要注意线条的均匀、挺拔等特点;白文印不用双勾填空,可以用粗线一笔而成,但要讲究运笔的变化。经过反复练习,学生对范印中篆字的章法(比例、粗细、间距、方圆、转折、头尾、边栏、印角这八个方面)有一定的体会后,就可以将印文采用水印法或反写法上石,进行临刻了。通过画印,学生能将领悟到的知识运用到运刀的变化上,丰富了刀法的表现力,再通过临作与原作的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画印练习,使学生进步快,激发了学习兴趣。

三、临刻同习作相结合

1.篆刻教学在教学步骤上,采用“先摹、后临、再创造”的摹刻、临刻、创作三结合的教学方。

2.在刻印方法介绍时,要采用口头说教和动手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3.在教学内容和刻印作业的内容设计上,应有目的、有意识地渗透德育,注意教学内容的教育性和思想性,让学生在学习祖国优秀传统艺术的同时,接受爱国主义和民族自尊心教育;篆刻艺术的学习常会遇到种种困难和失败。有时因一刀错误就会前功尽弃,有时因为石质太硬,刻刀会会划伤手或是将手磨出水泡来等。有一些学生这时就会有“打退堂鼓”的念头。教师就应注意进行思想教育,为他讲叙篆刻家的感人故事:吴昌硕少年时学习刻印,因为家境贫苦,买不起石章,他总是以砖瓦代用,偶尔弄到几方石章,就视同珍宝反复磨刻,直到石章成为薄片为止。一次刻石,刻刀伤了左手的无名指,流血不止,可他仍然坚持不懈,伤中从此结了痂,指甲不再重生,成为他勤学苦练的纪念。此外,还有钱瘦铁先生“咬得菜根,百事可为。”;张燕昌先生“带个南瓜拜师父。”等故事。学生的心灵被这些故事打动了,脸上又充满了自信的笑容。

在教学中我重视让学生了解艺术与人品的关系。在学印过程中要求学生要尊敬师长,虚心求教,善于思考和提问;又要与同学友好相处、共同切磋、交流心得、争取共同进步。同时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高尚品德与百折不挠的意志力。指导学生拟定刻印内容时,我十分强调印文内容的思想性。引导他们将一些好的诗文警句入印。例如:“以人为镜知得失”、“扬长避短”、“树雄心、立壮志”、“劳动创造世界”、“相信科学、反对邪教”等等。或是鼓励学生拟定与祖国改革开放、精神文明建设有关的语句或是赞颂祖国美好河山的诗句等。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四、多种学科相结合

篆刻特色教学是一门“泛学科性”的综合艺术,它是美术学科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涵盖了图案设计、文字设计、中国画、书法、构图、雕刻等美术知识。在操作上又与版画制作,藏书票制作、浮雕制作、拓片制作相近。刻印要识篆、习篆,这又涉及古汉字及书体演变发展历史。所以篆刻特色教学要与美术、文学、历史、政治等其他学科相结合,通过教学拓宽学生的人文知识;继承传统和发扬光大相结合。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在摹刻、临刻中继承传统,学习古人的艺术精华,但更要使学生在创造中发扬光大,古为今用,增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采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走出去学习、请进来指导相结合的立体化、多层面、生动活泼的教学组织形式。目的是推动学生广泛参与特色教学活动,在参与中增长智慧和创新能力,学有所长。

五、注重刀法练习

篆刻艺术从实用印章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是以文人参与,自篆(写印稿)自刻印章(篆刻作品)为标志的。从篆刻作品的创作过程来看,主要是篆与刻过程的总和。篆的过程即设计印稿的过程,是作者对印文的选择、造型与整方印作构思布局的不断调整,以至符合作者审美追求的形式美的创作过程。刻的过程是作者对刀法的选择和充分运用刀法的表意性来表达作品内涵美的创作过程。篆刻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意境如何?主要是由篆刻刀法的表意性所决定的。徐坚《印戋说》谈到:“作印之秘,先章法,次刀法,刀法以传章法也,而刀法更难于章法。章法,形也;刀法,神也。形可以摹,神不可摹。”

对于学生的刀法练习,我以演示法为主结合人人辅导的方式,力求学生完全掌握好冲刀法,切刀法,扎刀法技巧。在篆刻创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刀法并能贯通始终,重点强调冲刀法的运刀角度,执刀方法,使学生能自如的完成做品。

六、课堂讲授与分类指导相结合。

在初中开设篆刻艺术教学,课堂讲授时间有限,不可能把深奥的知识全部搬给学生,也不能要求学生通过短时间学习就对篆刻有很深的了解,我认为,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提出高学生的认识,培养审美能力,初步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不能如成人学篆刻那样的要求。对部分基础好学习兴趣浓的学生可以介绍他们参加学校开设的第二课堂活动。在第二课堂的教学中,我采取根据学生不同个性、不同学习要求、不同学习基础,区别情况进行分类指导,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教学进度、深度的选择应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例如在课堂上讲授文字发展史时,重点放在甲骨文、金文、小篆、和楷书的形体演变和比较方面。而在课外则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分类指导,为他们详细介绍甲骨文的更多知识……。

中学篆刻艺术教学中,我采用的这些做法还只是上些初步性的探索。通过以上六方面的结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学习态度好,反映了他们对祖国古老的篆刻艺术的兴趣,这是十分可喜的。做为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书法篆刻水平,并勤于钻研教学方法,认真总结教学经验,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尽一分微薄之力。


erweima_wbz印谱.教程.技法 - 分享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