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场中的金石新贵,曾杲金印,三方金印说创作的外沿

在今年上海匡时2018的秋拍上,有出自同一人之手的三方印章,非常有意思。这几方印章,本身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体现了当代篆刻艺术发展的方向。同时也是对传统的回顾,将三千年的印章史以作品串联了起来。

曾杲“心种梅花千树” 2018年

24K金铸印

长:1.7cm、宽:1.7cm、高:2.1cm

重量:93.48g

款识:心种梅花千树,戊戌夏去,曾杲造印于浣花溪


曾杲“生欢喜心得自在禅”2018年

24K金铸造

长:2.5cm、宽:2.5cm、高:2.9cm

款识:生欢喜心得自在禅,戊戌夏月,曾杲造印

曾杲“欢喜”2018年

24K金 铸造

长:1.6cm、宽:1.6cm、高:1.4cm

款识:戊戌曾杲

重量(套印):182.71g

金石篆刻,在历来的中国传统艺术中,总被看作是书画的附庸,其艺术的独立性,直到上世纪80年代之后,才被逐渐认可。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优秀的篆刻家不断涌现,极大地丰富、拔高了篆刻艺术。

这三方印章的作者——曾杲,便是在这一时代浪潮中成长起来的篆刻家。现为西泠印社社员。相较于前人而言,他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更开阔的视野,让作品更具时代气息,同时,其创作手段,更丰富了金石印章创作的外沿。

印章以艺术品的身份出现,是在元末明初。(之前的印章只是标记、印信,不具有艺术品属性)当时的文人们开始模仿汉印,在石上镌刻,由此方才开创了七百年篆刻史。

元末明初王冕所刻印章,被认为是文人篆刻之始

数百年来,篆刻艺术流派纷呈,经历了“印中求印”、“书中求印”、“印外求印”几个历史阶段,终于形成了今天篆刻艺术百花纷呈的局面。但毋庸置疑,始终“汉印”是篆刻艺术的始祖,今天所有篆刻作品的源流,都可归诸其上。

汉印

汉印的制作方式,并非镌刻,而是铸造。后世所有篆刻家在石上运刀的过程,实际是对汉印铸造的模仿。曾杲的篆刻创作也是从在石上镌刻开始,但他后来在创作形式上有了很大突破,开始采用铸造的方式来创作印章。这是在回归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同样,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将三千年的印章史,七百年篆刻史,融会一炉。

说完创作手段,还需要再谈谈曾杲这些印章的材质。这批印章全部由24K黄金铸造而成。这在拍卖场上还是首次出现。

以黄金铸印,古来有之。现存汉印中便有数方金印,最有名者是日本国宝,现存于福冈博物馆的“汉倭奴国王”金印,在云南省博物馆也有一方“滇王之印”,是一级文物。

日本福冈博物馆藏“汉倭奴国王”金印

汉金印的数量很稀少,现有具体实物可查者,当在三至五方之间。汉代之时,这些金印是给地位极高的朝臣、权贵使用。铸造上较一般的铜印更为精美,加之金的化学性质更稳定,保存状况也比较好。

曾杲所创作的这些金印,在形制上,完全依照汉代印章原貌,秉持了汉代质朴、恢弘的审美意趣,加之冶炼技术的进步,这些金印的材质比传世汉金印更好,纯度更高。

这三方印章,独立一方,另外两方为一套(子母印)。

印文内容很有意思。曾杲的篆刻艺术,源自汉印,也从多个流派中获取过营养。其艺术特色最明显一点,便是通过对线条的解构,让印面本身,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极具时代感和审美价值。

这方单独的金印,印文为“心种梅花千树”此句源自明代文人张岱对王冕的描述:王元章携妻孥隐九里山,种梅千树

这是中国传统化中,文人对“野逸”追求的象征。曾有多位篆刻家创作过此句。

但曾杲的这方印章,与曾见过的篆刻家的作品都不同。这方印章,曾杲将“千”字进行了大量留白,形成“印眼”,让人一见,便形成强大视觉冲击。同时,印章左右两边收紧,让印章的整体结构更为缜密,浑穆一体。

曾杲的线条,无疑是当代篆刻艺术家中,最优秀的之一。朴厚、肃穆之气,在每一笔线条中皆有体现,视觉冲击之余,印章整体的排布清爽、干净,尽显文气。

套印为“生欢喜心、得自在禅”、“欢喜”两印,此皆出自佛家。充满吉祥寓意。

“生欢喜心,得自在禅”一印,曾杲用三列排布的方式安排文字,分朱布白均匀,印章整体气息肃穆清朗,黄士陵的部分特点在这方印章中有所体现,“欢”、“禅”二字的并笔,以及长线条的灵动,错落,都让印章在整体肃穆之外,更增意趣。

“欢喜”一印,则取法古玺。相对大印,小印更难,而要让小印显出大气象,更为难得。曾杲在这方印中,加宽了印边,中间收拢,让小印也有浑厚之气。“欢”字灵动,“喜”字肃穆,在一方印章中形成了鲜明的动静对比,而又因为在边框的整体包围之下,丝毫不觉冲突,浑然一体,实为佳作。


erweima_wbz印谱.教程.技法 - 分享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