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江:吳昌碩篆刻邊款的四個特點,形式多樣,筆意結合

吳昌碩篆刻邊款同他的篆刻作品一樣,也是各有其特色的。明清以來的篆刻家,也都各在自己篆刻作品的邊壁上刻有邊款,但多數只是刻上姓名等,用刀也較單潤。如明代文彭在印石之側,先用毛筆書寫好所刻之字,然後以雙刀法刻成,如同書丹勒碑樣;後何震以單刀鑿切之法刻款,即一刀一筆,刻出的點畫一邊光潔,一邊微有落刀爆破之痕,產生了既有筆意,又有刀意的效果,多了一種刀筆結合的趣味,其方法是以石就刀,刻出之字較為生硬。往後浙派蔣仁、陳豫鍾等,除以石就刀外,兼以刀就石,相互調轉配合,所刻之款字,猶如以筆書紙,長篇累牘,有刻滿一面或數面者,兼有晉唐碑版之意,然隸、篆入款者極少見,偶有,也顯得拘謹板滯。至於用雙刀陽刻者,晚至清末趙之謙,始以《始平公》《馬天祥》等魏碑陽文入款,又以魏碑陰刻法入印側,森然整飭,偉然大方,別開生面。同時他又把樸拙渾古的漢畫像石磚上的馬戲雜耍以及飛龍等圖形引入印側,開創有圖形邊款之先河。

△吳昌碩邊款

邊款的內容,明清印人初創時多作姓名,或加署年月、地點等,亦有少數加上受印人的姓名或別號等上款,或偶有對印文的考釋或記事、感懷等詩文短跋。

時代在前進,後人要超越前人,這是事物發展的規律。在吳昌碩之前的印人,其邊款的用刀、用字、內容等方面,都取得超過前人的成就,但仍留下許多不足之處。如趙之謙,在繼承前輩的基礎上,又有諸多開創性的拓展,是有劃時代愈義的里程碑,但仍有許多未盡善盡美之處。如在圖形款上,在文字款上,在內容與形式及印面等的結合上,還不夠緊密,在使印章藝術成為立體深厚而又整體豐滿的塑造上,還未達到圓滿有機的統一。

吳昌碩生於清晚期,成長於清末民初,這不僅使他可以直接借鑒許多前代印人的成功經驗,也有許多新出土的文物可資參考,加之他對詩書畫印的造詣,因此使他對篆刻的邊款藝術有着全面的繼承與發展,在前人的基礎上,有邁進一步的豐富和完善。但這個豐富與與完善並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有一個發展過程的。早年雖有繼承,有所領悟,但款面的表現較為生硬,也欠全面;中年以後,方逐步豐富與成熱,並形成其特有的藝術風貌。篆刻小站就其成熟的標誌,主要表現在如下幾方面:

△吳昌碩邊款

1、印面與邊款內容和形式的緊密結合

印面的文字內容,即印語,是有一定含意的,通過印面文字(大篆、小篆或漢篆等)的有機組合而成。印章藝術作為一個整體,除了印面外,還有與邊款的內容和形式的緊密結合,進而融會為一個有機的整體。邊跋的內容可以生髮印面的含意,引人深思,或啟發想象,進而達到更深入與完美的審美目的。邊款本身,也含有內容與多樣形式的結合,使之表現得更豐富多彩,從而使印章整體的藝術表現力得到更全面的發揮。

邊款的內容很廣泛。如簡單一個名或字,就代表此方印的作者,簽名的同時也是對印面藝術負責任的表現;進而有名或字、號等之後的系詞,如年、月、日,或刻治地點等;或者對印面內容的釋意,或對印面文字的來歷、出土器銘之考釋等等。也有單獨的詩文題或跋記,以表述作者當時的感懷或記事;或者是以圖畫的鐫刻,或藉助印章原有的薄意,引興而發的題句或詩文,無論多少,它們都是作者心理狀態或思想感情的表露。

2、邊款的形式與表現手法的多種多樣

印款的表現形式,有些是與內容密切相聯繫的;有的則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如款用的文字書體,可用真、草、篆、隸、行任何一種書體,也可是兩種以上書體的綜合使用;可用陰刻,也可用陽刻。其它如圖畫中的人物、山水、花鳥、蔬果、飛禽、走獸,或龍、風、麒麟、飛馬乃至想像中的神話故事等等,其刀法的運用也是多種多樣的,可用刻印面中的沖刀、切刀、鑿刀、削刀等等,也可隨圖文之意而發揮,使整個款面因刀法變異而標新立異,效果別緻而生動自然。在吳昌碩常用的表現手法中,如圖與文的內容與形式的結合,或是印面與邊款中的詩文、書法、圖畫的相互結合,或是簡要的單款,系以時間、地點或在某種特定環境下刻成的,如“刻於黃渡舟次”“為鎬生仁兄剪燈刻意”“倉石揮汗鑿此“老缶病臂”等,無不是觸景生情,顯得生動多彩,給人以深刻印象,並在不少方面都超越了前人,如在章法方面,他有靠邊角的少數字款,也有橫豎相交或相錯,參差而不亂,整齊而有節奏等排列法,前人款式中少見;另如陰陽書體共用,刀法的單雙刀結合,圖像與文字的有機結合等等。

△吳昌碩邊款

3、刀情、筆意和墨趣的結合

款中的文字或圖畫,均用筆線來表示。用刀刻制來傳達情與意,晚清的印家多少都具有這種氣質,而吳昌碩表現得更為充分、更有力量、更具吸引力。因為只有刀情與筆意的結合,才能將對象表現得更具體、更生動,才能賦予所表現的邊款文字或畫圖以生命力,給人以美感。缶翁在不少篆、隸、楷、行的款書中,有的筆畫為單刀刻成,有的筆畫則又以雙刀補就,這均視該點畫在字中的主、次、輕、重而定。有的筆畫雖為單刀,卻又加大力度,使之重釘、重切或重拉,使在一字之中,甚至是在整個款面上.都顯得非常出挑;有的雙刀,是為補單刀之不足,或是為加大力度,使之圓勁、渾樸或厚重,在一字一行或整個章法中,都起着力扛九鼎或中流砒柱的作用。篆刻小站這些重點的點畫,不僅具有明顯的刀意,同時也具有用筆之輕重、轉折、提按、頓挫、中側之情,有的由於石花不同程度的爆裂而成為多種不同的墨趣。這種筆情、墨趣與刀意的結合,增強了對觀者視覺的衝擊力和新鮮感,使觀者心靈受到強烈震撼的同時,也使他的邊款藝術更顯特有的魅力。這也形成缶翁個人邊款藝術之獨特風貌。

有些圖文結合的邊款,有的為一面,有的則為二面或多面組成,這不僅擴大了內容的涵量,同時也增強了藝術表現手段,不僅有陰陽線條的組合,更有多種刀法的匯熔,使詩、書、畫、印有機融合,更增強其詩情畫意的表現力。這些也就是他在前輩印人基礎上有所前進和發展之處。

△吳昌碩邊款

4、款面全局的氣勢貫通、力感磅礴

吳昌碩的邊款,幅面雖然很小,但方寸之間,都具有尋丈之勢。不論一行單款,或是兩行雙款,或是系有記事、抒情的詩文題跋,款面是獨面或二面,乃至四至五面,都同他的書畫作品一樣,從起首一字至一行,以至數行的結尾,都能做到氣勢貫通。全篇氣局完整、大勢磅礴。尤其是那些與薄意結合的款字,雖然是不同大小字的組合,不同長短句的安排,也能取得整體效果的統一,天衣無縫,似乎那些薄意一旦出自缶翁手筆,便如一幅他的圖畫作品,滋漫出一種自然的詩情畫意。從微觀上審視,他的每一根線條,都具有“如屋漏痕”“如印印泥”似的渾樸與厚重;從結體上看,他的款字如同他的行楷,都具有一種向右上斜勢,有的尚參欹險之筆,卻又能保持平衡;從章法上看,一行之中,字時有大小。長短不一,參差不等,在向右上斜勢之中,又時夾入某些字的捺腳、捺點而向右下拉斜,但在一行整體中,卻又是矛盾變化,相反相成而得到統一諧調。總體看則造成一種氣脈相貫、大氣磅礴之勢。他這種氣脈貫通、大氣磅礴的特點,是篆刻功力深厚的體現,也是作者淵厚的詩、文、書、畫修養和豐富的社會生活體驗的結果。

縱觀吳昌碩邊款藝術的這些特點,在有的作品中表現得很明顯,而有的作品只具其中一二。


erweima_wbz 篆刻小站 ...

學習交流微信號:wenbaozhai365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