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風格的把握是學習篆刻的捷徑,古璽及秦漢印的特徵

我國的篆刻藝術從先秦至今,上下數千年歷史,浩瀚璀璨,流派紛呈,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使後代無數文人、學者為之傾倒,並終身耕石不倦,終於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品類。

古璽是先秦印章的通稱。我們現在所見者大多為戰國古璽。而這些古璽在古制上無特殊規定,大者數寸,小者數分,其章法錯落有致,古拙典雅,方圓長短極盡變化,表現形式亦多種多樣,疏密強烈的對比,章法巧妙的布廚,無不顯示出它那獨特的生命所在,而它的精美絕綸則歷來都被篆刻家所推崇。

在古璽印中,無論字數的多與少,或朱文白文,整體效果十分強烈,不僅有疏密、呼應、挪讓、離合,而且具有參差、屈曲、粗細等表現手法,故朱簡在《印章要論>中指出:“先秦以^上印,全有字法,故漢、晉莫及”此當為精闢之論。朱文古璽大都配以寬邊,印文筆畫細挺圓渾(多數為私璽),白文古璽則多加七欄,或置以界格,而印文則有鑄有鑿(泛指官璽),古璽印的入印文字,都採用當時各國的通用文字,字體不一,筆畫參差,變化甚多。由於戰國時期各國諸侯分割地盤,各自為政,入印文字相對秦漢印而言則顯得較為混亂,故許多存世璽印至今還無法解讀印文內容,這無疑給我們的研究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但古璽印在篆刻藝術中的價值則絲毫沒有因文字難辯而有所消損。

古璽印不僅表現手法多樣,而且在形式上不拘—格◊白文官璽,每於空靈中自造險境,又能怡然自樂的化險為夷,印文結體極富情趣,變化繁多又不失字法;朱文官璽,文字安排生動活潑,猶顯遒勁,參差錯落中表現出無拘無束,有法似無法,正’如孔雲白所言,“書體恣肆奇放,古秀蒼逸”,“為古印之尤”(《篆刻入門》)。而朱文私璽較之朱文官璽則有過之而無不及,不僅表現形式多樣,文字布局亦極為生動,無處不顯示出巧拙渾厚、古樸奇崛之美。

秦印雖不象古璽印那麼奇肆,秦始皇統一中國的時間也只有十四年(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但其印製則有着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秦始皇在一系列體制改革中,對文字改革取得了空前的進步。“書同文字”基本上廢除了混亂的六國古文,統一於小篆字體並定製了八體書,使印章的用印文字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從而使用印文字進入了一個全新而又穩定的階段。

秦印泛指戰國末到西漢初期的印章,使用的文字為秦篆(小篆)。此時的印章都為白文鑿印,印文特點為方中偶圓,得自然風神,四字方印多加田字格,長方形印多為日字格,而圓形、橢圓形等印也都有邊欄和格線,這些特徵都是秦印與戰國古璽和漢印的不同之處,亦是區別戰國印和漢代印的重要標誌。

秦官印多以方正為主,亦有長方形(也稱“半通印”)。秦印不僅質樸自然,而且章法工穩、巧拙相生,線條給人一種厚重的感覺,而秦私印,相對官印而言,雖沒有多少嚴格的製作規定,其形式則更為活潑可愛,更能顯示其強盛的生命力。

我們再將秦印和戰國古璽及漢印作一比較,就不難看出秦印的藝術特色了◊首先從印製上看:秦印多用邊欄界格,而戰國古璽雖有邊欄則少見界格I從入印文字上看:秦印文似秦沼版、權量、刻石字體,較之戰國古璽印文容易識讀;從印章風格上看:秦印漸趨方整,較之漢印有自己的特點;再從製作上看:秦印多為鑿印,而漢印則多為鑄印。這些特點既不同於戰國古璽又有別於漢印風格,從而更顯秦印結體之疏秀、書寫之自然、古勁而又蒼渾的藝術特色。

漢代的印章,其繁榮可說是達到了興盛的頂峰。漢印在印文結體上力求美化,在章法處理上力求完整。由於其印文結體的改變,為後世篆刻藝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特別是對明清文人印及流派印產生有着不可低估的直接或間接作用。

漢印字體方正渾穆,和隸書有相通之處,即所謂“繆篆”亦你“摹印篆”。這種書體乃漢定六書之一(六書即古文、奇字、籙書、隸書、摹印篆、鳥蟲篆),介於篆隸之間,“平正方直,壯嚴雅健……外貌若拙而無一筆不巧”(孔雲白《篆刻入門》)。鄧散木在《籙刻學》中亦指出:“它稍變小篆之形體,使之平直方正,變小篆之形式,不變小篆之義法,近隸書之結體,而不用隸之挑磔,繆篆之義,盡於此矣。”漢印結體勻稱,每每極盡巧思,在篆寫與布白時,通過盤曲、增減、挪讓、穿插等方法來構造印面的均衡,使之字少不覺平淡,字多不感累贅。而印文筆畫的平正方直、袓壯遒勁,更顯漢印雍容和舒展的藝術風格。漢印不尚奇巧,每於平正中見淳樸,飽滿處顯靈動,方中偶圓,圓中有方,整個印面渾然一體,看似平淡無奇,實則典雅、雄渾共存。正如吳先聲在《敦好堂論印》中指出的—樣:“渾然天成,有遇圓成壁,遇方成H之妙,無齟齬而不合,無雛®而未安,

漢印雖平實典雅、不尚奇巧,但這不等於說漢印沒有變化。事實上,漢印不僅靜穆渾厚,而且變化多端。或平正樸實,形質古拙;或雄渾厚重,神雋味永;

或剛勁佴力,峻峭挺拔;或伸展自如,不激不勵;或風姿涴暢,別開生面;或殘拙自然,貌古神虛。徐堅在《印箋說》中有這樣一段話今觀秦漢印中,壯如鼓劍,細如抽繭,端莊如縉笏垂紳,妍麗如春葩,堅卓如山嶽,婀娜如風柳,直如挺戈,屈如拗鐵絲,轉折如脫刃、如折竹,密如布棋,疏如晨星,斷如虹收,聯如雁度,縱如縱鷹,收如勒馬,厥狀非一,其妙莫窮者,惟一片神行其間,以故能出於無法,而臻於極法。”這段話雖沒有具體分析某一方印,但卻道出了漢印的本質所在,細加品味則不難使我們對漢印有一個理性的認識,從理性認識上升到感性認識,對我們的創作研究是大有益處的。漢印在篆刻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後人十分肯定學印以秦漢印為宗,並以漢印為主,正如甘暢在《印章集說》中指出的一樣:“印如宗漢則不失其正矣,而又何體制不得哉?”

通過對占璽及秦、漢印藝卡特徵的簡略闡釋,我們不難看出各個歷史時期的印章,所呈現出各自不同的藝術風格,而對各個歷史時期不同藝術風格印章的把握,則是我們學習篆刻藝術的最好捷徑。在篆刻藝術蓬勃發展的今天,回歸傳統,重溫傳統,無疑是有着深刻的、廣泛的積極意義的。


erweima_wbz 篆刻小站 ...

學習交流微信號:wenbaozhai365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