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官印發展的三個時期,西漢新莽東漢,各時期印的特點

漢代印章藝術的發展, 與實用緊密結合, 因而用途廣泛, 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印章的藝術水平提高了, 反過來又更深入廣泛地向社會的各個領域滲透發展。 因此實用和審美緊密結合, 相輔相成, 更促進了印章藝術的發展和提高。 漢印繆篆文字的出現和廣泛運用, 標誌着漢代印章藝術發展進入到一個新的時期。 由於印章藝術的實用範圍越來越廣, 為了適應不同情況、 不同對象的審美需要, 因而其形式也變得多種多樣。 印章藝術得到蓬勃的發展和成熟, 出現了印章藝術史上的黃金時代, 給予後世以巨大的影響。

按歷史的發展順序來看, 漢官印可分為三個時期:西漢、 新莽、 東漢。

西漢官印

西漢官印以鑄印為主, 偶有鑿印。

早期印文多圓筆, 較為粗壯圓渾自然; 中期漸趨方筆, 也出現屈曲盤纏的現象。 具體分以下幾個階段:

西漢初期(高帝至惠帝末年)

這一時期官印的主要特點是“漢承秦制”。 沿用秦官印將印面分為“田”字格和“月”字格。

西漢前期(高後至景帝)

這一時期是官印擺脫秦印影響, 逐漸趨向成熟的發展過渡階段。 這時的主要特點是: 印面已不假界格, 但仍分四格。 印文結體緊密嚴整, 筆畫取圓勢, 有的尚遺秦篆遺風, 同時也出現漢武帝時那種方正寬博的體態。

有的殉葬印較草率

西漢中期(武帝至宣帝)

這一時期是漢印的成熟期。 印面的文字排列,在文景帝時期左起上下讀和右起橫讀的基礎上進一步規律化。 四字印多為右起上下讀, 五字印基本上是三行豎排, 前兩行各兩
字, 後一行單字成排。 這種排列方法基本成為後世官印的定式。 在篆文方面, 字體已基本擺脫秦篆圓轉體影響, 形成方正寬博, 雄健飽滿, 布局平均剛勁, 筆畫渾厚有力、 氣勢磅礴的風格。 這成為漢印藝術的典型風範。

西漢後期(元帝至少帝)

這一時期官印, 是繼承武帝以來較為成熟的漢官印風格。 字體布局方正、 平均、 飽滿,但又不是每一格字均裝滿, 而是根據文字結體要求, 方中有圓, 圓中寓方, 也不是絕對的橫平豎直, 而是字隨畫變, 疏密自然得體。


新莽時期

新莽時期只有短短的15年。 它繼承了西漢印章的一些遺制, 官印全用五字或五字以上的。 在度量衡管制上也都力圖復古。 印略小於西漢。 由於西漢末期手工業發達, 制銅工藝更加精湛, 因此, 在印章的製作上也較以前更加精緻。

因為多五字印, 其最後一個字拉長占前字兩格, 為了避免鬆散, 因此在文字的篆法處理上也顯現出與兩漢五字印不同的特點。


東漢官印

東漢時期的官印與西漢無明顯區別。 文字仍多為四字, 亦有五字或六字的, 甚至有七、 八、 九字。 製作方法, 有鑄有鑿。 多為鑄印時未能盡如人意, 故再以修刀改鑿而成。 東漢官印文字嚴謹不如西漢。 多有訛變, 不合六書。

東漢前期(光武帝至章帝)

這一時期官印同西漢中晚期, 製作精美, 印面文字結構與布置均較勻稱, 筆畫渾勁。

東漢中期官印(和帝至桓帝)

這時期的官印, 字法刻工開始退化, 筆畫有生硬之感, 圓厚稍欠。 但也有一部分繼承原樣。

東漢後期(靈帝至獻帝)

特點: 有的承早期中期風貌, 圓渾。 筆畫多趨於方挺, 略有生硬之意,方銳有餘, 圓渾厚重稍嫌不足。


erweima_wbz 篆刻小站 ...

學習交流微信號:wenbaozhai365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