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小站說古璽印,解析關中侯印,金質龜鈕典型漢官印

早就想寫一些古璽及漢印解析的小文章以饗印者,又礙於自己對古人淺薄的認識,唯恐誤導了觀者,說的越細也就誤導越深,遲遲未能成願。近日體有小疾,也暫時有了清閑,於是準備寫一點自己對古印的解析和認識,一是對自己近些年的學習總結,二是希望能和印友做些有益交流。

(一)

秦漢印是篆刻史上的一個高峰絕不是一句空話,深入解析秦漢篆刻是自我學習的最好階梯,現就漢官印“關中侯印”做一些個人理解的剖析。如圖一圖二,此關中侯印為典型的漢官印,材質為金,龜鈕,由此來看其等級很高。

(二)

印面整體呈不規則的方形,四邊變化自然,關字在印面里佔地最大,中字最小,形成右寬左窄的對比,印邊的留紅上相應做右窄左寬的對比來對應。字法以大(關)小(中)小(侯)小(印)形成字法節奏,活躍了印面形式。“印”字的後天殘破也無意的形成了印內文字中的塊面,加強了整體的份量感和形式感。

(三)

(四)

現在再讓我們看看古人是如何讓字與字之間承接和相顧的。如圖三圖四,在這幾個圖裡黑線已經標出,印中“關”字較大,“中”字靠右對齊“關”字留出“中”字左面的空間。“侯”之腳左高右低,其俏皮之資頗可玩味,“印”字依其勢,上橫的承接也左高右低,不逞強,不抵觸。再看“印”字,由於“中”字右移,“印”字下部也跟着右移進行穿插,是“中”字避讓了“印”字還是“印”字依附了“中”字之勢還真的難以說清。

(五)

由上面看出,古人對中庸和諧的理解是達到一個什麼樣的高度,所有的穿插避讓只在不經意間,不亢不卑,一切盡在和諧中進行,這也許就是古人智慧所在吧。再看圖五,由圖三圖四造成的避讓形成了一個完形結構的文字外邊緣,留紅氣韻的流走呈現了一個優美的曲線圖式,使氣韻更有動感。

(六)

寫到這裡,文章好像寫完了,如果古人智慧僅僅如此的話,您就大錯特錯了。也許有道友從一開始就看出一個大問題來,那就是這個“侯”字對嗎?(見圖六的正確寫法)不應該是這樣寫的啊?!古人寫錯了嗎?是印面磨損導致的線斷了嗎?再看圖一圖二,看清楚了!這是官印!是大官印!是金印!印面清清楚楚!也就是說它是官方正統來源。

(七)

那古人為什麼這樣做字法的變形呢?其實也簡單,古人的字法造型在大腦里是圖畫模式,斷連,曲直,長短,方圓等在古人那裡隨心所欲,沒有我們現代人的思想束縛,此印正是字法中斷連的經典案例之一。“侯”字上部線條的兩處斷開為整體字法的相似性提供了更大空間,如圖七所示,斷開的“侯”字上線形成了兩個“C”形結構,整體字法基本以“C”形“口”形結構組成,形成處處相似,處處呼應的格局。原來它是為字法的相似和呼應而斷,為整體的和諧而斷。

(八)

由上面的解析可以看到,此印在字法的相似性和諧性方面做了超常的努力,而字法的相似性通常會帶來一個新的弊端,那就是相似結構過多會使整體顯的板滯,缺乏跳躍的節奏感。因此,古人為了使整體更具跳躍性和節奏性,在“印”字的外部做了兩個弧線,打破以方折為主的結字形態,即不妨礙整體的相似又活躍了印面形式。讓方與圓,斷與連,大與小等一些對立形式相生相發,自然而然,就這樣如此簡單如此智慧的把中國傳統的藝術辯證思想在印面里呈現出來。讀到此處,只能跪拜古人了。

(九)

有趣的是在當代的篆刻里,發現很多篆刻大家也在篆刻的字法上做斷與連的運用,即達到了呼應的效果,又調節了字法的靈活性,這裡選了陳國斌老師的“書法中國”一印為例(不討論此印的藝術性,僅僅舉例)。記得一次和朋友探討此印時,我猛然間冒出一句話:發現古人經典,並加以學術化的總結運用是最好的學習方法。希與道友共勉!

古璽”顧名思義“古”代表時間,“璽”代表的是自身的性質。它作為篆刻印式的一種,在各種篆刻展覽與出版物中的比例日益增加。在漢代四百多年的時間裡,漢印所確立的藝術典範,奠定了印章藝術的法則,成為後世印人的金科玉律,直至今日漢印依然是一根衡量標尺。為了更好的展示當代古璽漢印印創作與研究的現狀。


erweima_wbz 篆刻小站 ...

學習交流微信號:wenbaozhai365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