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敬的印式,丁敬的白文印,丁敬短切澀進的切刀刀法等

丁敬(1695-1765),字敬身,號鈍丁、硯林、龍泓山人等,浙江錢塘(杭州)人。早年,他以賣酒為業,對學術有多方面的修養,著有《武林金石錄》《硯林詩集》《硯林印譜》。丁敬的篆刻,兼收各代之長,規模大,沉浸久,孕育變化,氣象萬千。汪啟淑《續印人傳》說他:“留意鐵書,古拗峭折,直追秦、漢。於主臣(何震)、嘯民(蘇宣)外,獨樹一幟。兩浙久沿林鶴田(皋)派,鈍丁力挽頹風。印燈續焰,實有功也。”魏錫曾《論印詩》中有論丁敬一段:“健遜何長卿(震),古勝吾子行(衍)。寸鐵三千年,秦、漢兼元、明。請觀《論印詩》,渾渾集大成”(見《績語堂詩存》)。

丁敬的印式,面目豐富多樣。從朱文面目,可見丁敬一直在做多方面的嘗試,不拘一格,去粗存精,取法廣博。這些印,大多是用細碎短刀,他的“短切澀進”,可以使線條出現不同程度的波磔,產生類似書法中筆與紙爭力的線條的澀、韌效果,藉此來表現筆勢和氣韻。運刀中產生的些微刀痕和石的崩裂痕,更會加強印面斑駁古拙的金石韻味。他的印中也有不少沖切結合的刀法,並視需要交替使用,有的筆畫兩面互錯刀鋒,表現出“頗露鋒穎”的特點。

丁敬的白文印,也和朱文印一樣,不管面貌如何多樣,但都以細碎短切、波磔前進、刀棱俱見、圭角朗然的刀法為主,並參以沖、切,則是共同的手法。丁敬的白文印,雖都來自漢印,但也都吸收了明印的傳統。若參看蘇宣、朱簡、梁千秋等的印譜,就可以找到丁刻的藍本。

丁敬的刀法,被評論家稱之為“碎刀”“細碎切刀”“碎刀短切”“短切澀進”等。刀法,運刀之法也。刀無定法,基本有切、沖、削三種。刀法是為筆法線條服務的,最終是為一印之風格服務的,主要看效果。據傳,丁敬及西泠諸家的運刀是“碎刀橫向身邊切”,而現代人較多使用的“執筆式(指執刀姿勢)橫切刀法”約與其類似。

切刀之法古已有之,丁敬將其改造為短切澀進之法,開創了刀筆合一的新風,這也是它的歷史意義之所在。這種刀法鈍朴奇崛、風格遒上,目的是為其高古清剛的印風服務,因為光滑纖柔的線條不可能達到表現陽剛氣勢的效果。丁敬的碎切刀法是逐步完善的,後繼諸家各有運用,直至陳鴻壽,才真正把這刀法發揮得酣暢之至、縱橫衝馳,與其雄渾豪邁的印風相得益彰。

論家常說丁敬的“碎刀”之法得自朱簡,出自魏錫曾記錄,識者早就指出不確,認為其受明代蘇宣等啟示的可能性最大。當代葉一葦、於良子指出,丁敬刻印只有部分用碎刀短切,是視印面效果的需要才秉用,但在實際印例中,沖刀、沖切結合比比皆是。可見,丁敬的用刀是緊緊圍繞着效果施展的。從丁敬起,刀法才真正走上了筆法、字法為印風服務的大道。


erweima_wbz印譜.教程.技法 - 分享

加微信獲取:wenbaozhai365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