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缶吴昌硕篆刻作品艺术解析,独特艺术风格与艺术魅力

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仓石、昌石等,号朴巢、缶庐、老缶、苦铁等,浙江安吉人。晚清杰出的艺术家,其书法、绘画、篆刻等都有很高的成就,对中国近现代的书画、篆刻创作发展影响巨大。

纵观吴昌硕印章艺术的发展,有三个因素的影响极为重要甚至起到决定性作用。首先,早年师法浙派,对其刀法意蕴的学习领会,从他留下的印作中可以看到浙派刀法技巧、结字造型、形式风格等的影响。

其次,在师法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等名家时,前人对古代碑铭、砖瓦文字等广泛取法,深刻地影响了他,使他借鉴的资料更为广博, 除取法战国、秦汉玺印外,对铭文陶文、封泥、汉三国篆碑,汉晋砖瓦文字等都有深入的研究,并在其印章的创作中触会贯通,自成面目。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他对书法、国画的精深研究,为其印章艺术提供了丰厚的养分。受到邓石如等清代名家“印从书出”创作观念的启发,吴昌颂对秦《石鼓文》临习用功最多,成就也最高,对他的篆刻则作影响最大。

其印章结字以及线条的质感,从其印章上分析,大部出自《石鼓文》书篆风格,尤其是其成熟期的作品,印章结字造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他《石鼓文》书法的完美“再现”。其国画的艺术成就对他的印章艺术的贡献也显而易见的。

现从吴昌硕的印章分析来看,其印章的结字、章法以及对点、画构成的空间分割形式,无一不显示其绘画构成能力的影响。诸此种种,成就了吴昌硕印章独特的艺术风格与隽永的艺术魅力。

吴昌硕一生治印甚勤,前后长达六十多年,其印风远传海外,对中国近现代印坛的影响巨大。其创作思想、提倡和力行的艺术法则,启示着后人的学习、创新。

安吉吴俊章

a7287_01

这是一方典型的取法汉将军凿印的白文印。文字排列左靠,边栏下厚右实。“安吉吴俊”四字方结,“章”字长形,均重心低矮取朴拙大方之态。从印面观察,其刀法应为侧刃单刀双刻,爽利自然,多数似为一次刻成,只有少量线条交接补刀加刻,如“吴”字中下、“安、俊” 二字的中线等。线条细劲沉稳,刻制深浅不一,印面“石花”为圆碎形状,不见刃口,似为其它钝器敲击,自然如印石原有。“石花”敲击的位置颇为讲究:在“安吉”字间以及下边栏的宽阔处施以敲击,从视觉效果看,它既起到文字空间气脉连贯的作用,也增加了其取“汉凿印”的古朴苍茫的趣味。全印呈现率意自然、合谐统一的风格特征。

葛维坪印

a7287_02

该印形式构成借鉴汉代白文印,并在对角各字作大小分割对应。文字方整紧结,线条浑厚苍劲。四字作粗白文并分别采用“并笔”技法,以强调印面疏密对比,同时在“坪”字下大面留空与印面其他各处点缀的空形成呼应之势,以破印面方结板滞,增加活通之趣。文字构成以方接为主,但在“葛”下、 “坪”右、“维”左等各施以圆转之笔,增加文字线条的流动。印边作残损出边,如上、左、右三边。并在印面空白处及文字线条作残点“石花”,使整印呈现一种古朴苍劲、雄浑大气的意韵。

千寻竹斋

a7287_03

文字取法邓石如、吴让之。章法布局随形赋势,注重印面线条疏密对比,如“千、竹”笔画少而空间疏朗,“寻、斋”笔画繁多而空间密束。上下字间亦重视轻重之分布,例如 “寻”字左轻右重,而“斋”字左重对应。另外,边栏线细而断续,凸显出了文字的造型。“印从书出”是吴昌硕印章艺术的主要形式特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印中每一笔画的,起承转收都做了细致的刻画,使印面呈现刚劲利落,洒脱秀峻的风格特征。例如:“千”字的顿笔起,中锋行至转折处渐提,而后又尖入顿点转笔等,“斋”字长横画:方笔逆起后中锋作略弧右行,中段渐提后又加力渐斜行而尖收笔。


erweima_wbz印谱.教程.技法 - 分享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

《老缶吴昌硕篆刻作品艺术解析,独特艺术风格与艺术魅力》上有2条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