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讯,虞山印宗赵古泥篆刻作品展,西泠建社120年活动

西泠印社建社120年系列活动——“虞山印宗”赵古泥篆刻作品展在中国印学博物馆举办,本次展览由西泠印社、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中国印学博物馆承办,是赵古泥印风的一次集中呈现,展览将持续到5月30日。(展讯)

本次展览共展出赵古泥篆刻126枚,包含赵古泥自用印及为近代诸名家如萧退庵、沈石友、翁同龢等人所刻印,材质诸种,内容丰富,风格多变。自近代以来,这些印章已屡经印谱著录出版,是赵氏存世篆刻作品中最具规模且最成体系的一组作品,对于研究赵古泥的篆刻艺术、生平交往以及虞山印派印风的流变均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今天重新整理赵古泥的传世印学业绩,让我们有机会看到一个不那么醉心‘网红’,有雄心勃勃、独树一帜之志,还甘愿自我磨砺,肯下‘头悬梁锥刺股’功夫的身有大修为者。比起我们已经看多了的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和后来的王福庵来楚生陈巨来等‘当红人物’,也许,会平白生出无限的感慨来。”开幕式上,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这样说。

以下是部分展出作品,赵古泥的篆刻艺术从中可见一斑:

赵古泥(1874年-1933年)堪称近代“虞山印风”一代宗师。赵古泥少时学印,曾赴沪叩吴昌硕为师,生前有自辑《拜缶庐印存》四十卷巨帙,身后为影印传世为证。他喜封泥之式,但所能见到的战囯封泥、秦封泥、汉封泥,如《封泥考略》(吴式芬、陈介祺合辑)所载拓本,大抵是钤捺泥封后的痕迹。故他的“封泥”美学与吴昌硕的金石残蚀趣味在类型上并不相同,这也决定了赵古泥一生未被吴昌硕笼罩的印学地位。而他少时即刻砚、刻碑,腕力超乎常人,故线条拙多于巧,重大于轻。又善治牙、铜、玉、水晶、玛瑙之异质印材,因此用刀之“重、拙、强”乃为一生本色。驰名已久的《沈氏砚林》(吴昌硕铭、沈石友辑),操刀者即为赵古泥。从之学者包括邓散木、庞士龙、周梅谷、汪大铁等均有所成,于近代雄浑一路印风影响可谓深远。


erweima_wbz印谱.教程.技法 - 分享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