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匋藝術院藏,吳昌碩刻堂號印,陶堂,印文及邊款解讀

高心夔堂號印陶堂,吳昌碩辛巳暮春刻於兩罍軒,印面尺寸:3.2×3.1厘米,高7.3厘米,現藏於君陶藝術院。邊款:辛巳暮春刻於兩罍軒。蒼石。篆刻小站分享。

蒼石,是吳昌碩先生的眾多號中的一個。這方印現藏於君陶藝術院。

1 首先,來聊聊邊款中的“兩罍軒”。

罍,音雷,古代一種盛酒的容器,形狀似壺而大,多用青銅或陶製成。

兩罍軒,清代收藏家吳雲的書齋名。吳雲曾得吉⾦⼤器“齊侯罍”,給書齋命名“抱罍室”。後來⼜得⼀名罍,把書齋更名為“兩罍軒”。軒在蘇州慶元坊12號聽楓園內。

吳雲(1811-1883),字少甫,號平齋,晚號退樓,湖州人,官至蘇州知府。曾因藏有各種舊拓《蘭亭序》二百多本,故名其室為“二百蘭亭齋”。吳昌碩於1872年初游蘇州時造訪了這位同鄉前輩,1880年更曾坐館吳雲府中。

邊款中的辛巳暮春,就是1881年,那會兒吳昌碩先生應該還在吳雲府中坐館(舊時指擔任塾師或幕僚)。這方印就是在那個時候刻的,所以有“辛巳暮春刻於兩罍軒”。印章邊款往往是歷史考證的重要線索。

2 其次,說回印文“陶堂”。是誰的堂號,或者說,這方印是送給誰的?“陶堂”和吳雲、吳昌碩有什麼關係?

查查吳門印學的資料,吳門名流中,有一位高心夔先生。高心夔(1835-1883),字伯足,號陶堂、東蠡,江西湖口縣人,曾兩度任吳縣知縣。工詩文,善書,又擅篆刻,著有《陶堂志微錄》。

吳雲息隱後,與蘇州的林下諸老時常雅集,續作宋代司馬光、王安石的“真率之會”,史稱“吳門真率會”。其活動時間集中在光緒元年(1875,是年顧文彬卸職返蘇)至九年(1883,是年吳雲去世)。與會人員無定數,少則五六人,多至十餘人。地點多在吳雲的聽楓園。主要賓客有沈秉成、李鴻裔、勒方錡、顧文彬、潘遵祁、潘曾瑋、彭慰高七人,號稱“真率會七老”,加上吳雲一共八人。與會的其他名流還有:張之萬、杜文瀾、陸心源、俞樾、吳大澂、盛康、吳清如、高心夔、彭翰孫、汪鳴鸞等,可謂群賢畢至,盛極一時。

綜上,這方印的來歷大致清楚了:吳昌碩先生在吳雲府中坐館時,結識了(或者重逢了)高心夔,給高心夔刻了這方堂號印。至於吳昌碩與高心夔在吳雲府中是初識還是重逢,需要更多的資料佐證。


erweima_wbz 篆刻小站 ...

學習交流微信號:wenbaozhai365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