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撾石獸鈕印章,枝頭香絮,創作心得,印作的自我評介

筆者近期創作了一方名為《枝頭香絮》的印作,現從材質、鈕雕、篆刻、邊款四個方面進行自我評介,適當闡述創作心得,與諸位交流。中國壽山石館研究員,繆貞誼文,篆刻小站轉載。

一、材質

由於壽山石、青田石、巴林石等傳統“國石”的需求量日益緊張,價格普遍高漲,給石雕手藝人帶來了不少壓力和困惑。慶幸的是,這幾年“進口”的老撾石產量巨大,價格低廉,有效緩解了“燃眉之急”。筆者在“切材、雕鈕、篆刻”一條龍印章創作實踐中,感覺老撾石不論在質地、刀感,還是在靈度、色澤方面,都能夠與“國石”相媲美,其文化底蘊逐漸凸顯,審美體系逐步完善,藏玩家也慢慢開始關注。老撾石礦物成分主要為葉蠟石、高嶺石、伊利石等,因含量差異(成分比例),所呈現的石色也絢麗多姿,品類甚為豐富。筆者這塊老撾原石,屬於白色石系,細嫩微堅,略帶淺黃,肌理呈棉絮狀,是雕刻印章的好料子。在切材時,筆者根據原石紋路走向、筋格特徵等實際情況,“取其精華、量材而用”,將其切割成若干小塊章坯,此為其中一塊,印面為長方形,適合雕刻閑章,以供閑暇把玩。

二、鈕雕

俗話說,“三分原貌七分審”,雕刻前對石頭情況的“審讀”是十分必要的,所謂“胸有成竹、下刀膽大”。這塊章坯頂部有淺黃色塊,因而免不了“巧雕”的想法。按石頭“俏色”構思,總比人工“染色”來得本真、更顯天趣。筆者靜坐庭院醞釀間,正好樹上飄落幾片“黃葉”,靈感頓生,遂將淺黃色部分雕刻成“葉子”,“葉”與“夜”“業”諧音,蘊意“一夜成名”“事業有成”。如果僅僅雕刻葉子,作品也算“完整”,只是覺得有些單調,所以筆者在“葉子”旁邊又雕了一隻“甲蟲”,與周圍白色一致,賦予自然界“保護色”的天性。“甲蟲”之“甲”,在傳統文化中往往與“富甲一方”“黃金甲”相提並說,富有吉祥之美意。總之,葉子甲蟲,同雕一紐,符合自然生態,也符合國人的審美傾向,絕無“唐突之感”。

三、篆刻

多數鈕雕本身就是完整的藝術品,不少雕刻藝人急於“擱刀”,忙於出售,不再考慮印面的篆刻。其實,篆刻是鈕雕的必要延展和有效提升,某種意義上說,“鈕雕”是巧匠的行為,“篆刻”則為文人的染指。時逢雨夜,萬籟俱寂,筆者燈下翻讀清代姜夔的《長亭怨慢·漸吹盡》,詞曰:“漸吹盡、枝頭香絮,是處人家,綠深門戶。遠浦縈迴,暮帆零亂向何許?閱人多矣,誰得似長亭樹?樹若有情時,不會得青青如此!”讀罷,猶覺意境幽遠,詞約義豐,甚美!於是摘錄“枝頭香絮”四字入印,與鈕雕的“葉子、甲蟲”融為一體,整件印章作品索性就命名為《枝頭香絮》。在篆刻過程中,筆者取法丁敬一路,傳承浙派面貌,參用隸意,用刀穩健,力求靜穆;對文字進行“並筆”藝術處理,做到“疏而不散、順而兼澀”;輔佐敲擊印邊,製造“蒼茫渾樸”的金石味。篆刻一氣呵成,總體感覺尚可。

四、邊款

邊款也叫側款、印跋、邊跋,是指刻在印章側邊的題記或圖案。其功用或署名紀時以標識版權、創作時間,或記錄心得體會以傳達理念,或自撰詩文以抒發情感。字體可選用甲骨文、金文、小篆、行書、楷書等。這塊老撾石由於粉性偏重,所以刻款時不敢用威猛的單刀進行沖劃,而採用緩澀的尖刀進行。邊款內容為:“長風扇暑,茂柳連陰,喜得美石,雕琢之,自認甚好,宜”。寥寥數語,鐫刻一面,傳達了不少創作信息,如創作時間為酷熱的夏日,創作地點在草木幽森的宅院,心態是滿懷歡喜,工藝是手工雕刻,作品自我評價良好,以及筆者的署名“宜”等。這些信息方便作者日後查閱,也方便藏家對作品的解讀。

至此,印章作品《枝頭香絮》介紹完畢,多有“敝帚自珍”之嫌。這枚印章除了案頭雅賞之外,還適宜鈐蓋花鳥畫作以點題添意。當然,用於商務公關、文儒饋贈,乃至金石教學標本,都是不錯的選擇。限於篇幅與學識,筆者冒昧聊侃,還望行家批評斧正。

作者簡介:繆貞誼(1981—),號萬印堂,福建福安人。雙學士學位。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壽山石館研究員。


erweima_wbz 篆刻小站 ...

學習交流微信號:wenbaozhai365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