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小林斗盦先生,西泠印社理事梁章凯文,篆刻小站

与小林斗盦先生的相识,是我人生中一段具有特别意义的经历。虽然先生已经过世多年,但时至今日,这段难忘的回忆还时时在我的生活中产生影响,以致每当我回想过往,总还是会十分感念、感激。

小林斗盦先生本名庸浩,号斗盦,别署怀玉印室。他15岁开始研习书法篆刻,先后师从河井荃庐和西川宁先生,毕生致力于书法篆刻艺术的钻研、传承与弘扬。生前任西泠印社名誉副社长、全日本篆刻联盟会长、日本艺术院会员、日本美术展览会顾问、日本北斗文会会长,并为文化勋章获得者,堪称日本书法篆刻界泰斗。在我20世纪80年代留学日本期间,先生已是誉满中日的大家。有缘认识先生,令我在日后得以时常感受他对于艺术、收藏独特而深刻的见解。同样重要的是,先生作为一个艺坛前辈,所给予晚辈的长期关怀和巨大信任是那么珍贵。

众所周知,小林斗盦先生对中国古典艺术怀着十分崇高的敬意,对中国有着同样深厚的情谊。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兴起的时期,先生酷爱收藏,自然时有关注。当时他在中国的很多艺术品收藏举动以及慷慨的捐赠行为,我都有幸代劳或参与其中。1999年捐赠齐国古陶文五十品予西泠印社一事,即全部由本人经手。这批全部用玺印按捺的陶文,保留了大量的战国齐系文字,从篆刻艺术审美的角度说,每件均为精品。这批藏品捐赠之前,我还特意编拓了图录,并由西泠印社出版社以印本行世。

西泠印社百年大庆之时,小林斗盦先生还捐赠了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所刻名印“西泠印社中人”为贺,后来这枚印章一直被用在西泠印社社员证书上。从先生收藏此印,到后来捐赠此印,其中所有过程,我都是亲历者。

说起这方印章,可谓与先生有天假之缘。

此印是当年吴昌硕应吴隐、丁仁之嘱,刻赠他们共同的西泠印社社友、赫赫有名的传朴堂传人葛昌楹的。吴昌硕素与葛氏兄弟交情匪浅,为葛氏兄弟所刻印章数量既多,质量更为上乘。小林先生的尊师河井荃庐先生曾特意前来中国,拜师学艺于吴昌硕;吴昌硕亲赠河井先生的刻刀后来一度保存在小林斗盦先生手中。因此,小林斗盦先生与吴昌硕本就有着隔代师承的关系。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时局变迁,很多收藏世家渐渐中落,传朴堂葛氏所藏亦难逃陆续散佚的命运。“西泠印社中人”一印辗转相传,不知何故竟然出现在上海的拍卖会上。此印既为吴昌硕几经著录的名作,一经面世必然引起多方关注。除了小林斗盦先生之外,还有不少人希望纳入囊中。虽然我告诉先生拍场上应会有竞争,他依然全权委托我参与竞买,还表示不设底价,无论拍到多高的价钱都坚定争取。这使我一度颇感为难,幸运的是最后终以不到十万元的价格顺利买下,结果十分理想。先生作为西泠印社社员,还担任过西泠印社名誉副社长,跟西泠印社和吴昌硕本人都渊源深厚,购买此印的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当西泠印社建社100周年纪念之际,小林斗盦先生欲送礼致贺,我便和他商量能否将这方“西泠印社中人”作为贺礼捐赠?没想到他十分慷慨地同意了。先生写了一封授权信,通过我全权处理捐赠事宜。对于信的主题,记得当时先生还颇难决定,我想出“回归故里”四字,他十分赞赏,就把这四个字写在信上了。出席捐赠仪式并接收捐赠的是当时西泠印社常务副社长郭仲选。这件事让我得到不少朋友的赞誉,也令我颇感自豪,从代为竞买,到代为捐赠,我有幸经手,也算是为中日文化交流尽的一点绵薄之力吧。

收藏创作之外,小林斗盦先生在艺术研究方面同样勤勉,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他所编著的《中国篆刻丛刊》四十卷,是近30年来篆刻界重要的学术成果之一,受到学界的高度赞誉与广泛好评。此外还有《清人篆书三种》《中国篆刻史》《中国玺印类编》《篆刻全集》《篆隶名品选》《篆书千字文》等几十种著述、辑录及编审的著作,可谓著作等身。

2007年小林斗盦先生仙逝后,考虑到他本人与中国艺术的不解之缘,尤其是他的学术成就对于保存和推广中国金石篆刻艺术有着难以磨灭的影响,我作为有幸与他有过亲密交往的后辈,觉得有责任将小林斗盦先生的艺术创作以及收藏,以一种尽可能全面的方式介绍到中国来。于是,我策划组织了一场“小林斗盦先生遗作展暨怀玉印室藏印展”,并选择杭州、福州、广州、台北和香港五地来举办这场展览,希望能对小林斗盦先生一生在金石篆刻方面的成就有一个完整地呈现。我想,让更多的人感受先生深厚的艺术修为,感受金石篆刻艺术的永恒魅力,便是对先生最好的纪念。

小林斗盦先生在世的时候,我总有机会从他那里观赏到大量中国古代艺术精品,这令我获益匪浅;同时还蒙他慷慨相让,收藏到其中一些我个人十分倾心的佳作。在他去世后,我也陆续从不同的渠道获得很多他旧藏的精品。那么多年过去了,这些藏品很多还依然陪伴在我身边,它们是我和先生之间不断的纽带,既见证了那段令人怀念的岁月,也保存了那些最为珍贵的回忆。


erweima_wbz印谱.教程.技法 - 分享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