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書入印,新浙派王福庵的篆刻藝術,玉箸鐵線篆無人同

摘要:王福庵的藝術成就對後世影響頗深,在中國篆刻史上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他以獨特的書法魅力,結合紮實的傳統功力,在書法篆刻藝術上形成了超凡脫俗的藝術格調、開創了多字印的新風貌。他年幼時承家學,成年後又轉益多師,印風形成歷四期,開闢了玉箸鐵線篆的新風貌。振興浙派,成為新浙派的領軍人物,在印學發展上有開宗立派之功。

本文通過對王福庵篆刻藝術風格的形成四個時期的簡述,探討他的藝術風格特點、創新意識、和對待傳統時藝學者應該持有的客觀態度。

關鍵詞:王福庵;玉箸鐵線篆;新浙派;福廠印風

王福庵在中國篆刻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他對浙、鄧兩派印風都有着深入的研究並且化為己用。他在西泠印社四君子中,年齡最小,但在篆刻創作上唯有他具有開宗立派之功。王福庵存世的作品數量頗多,在《福庵印稿》中就有存印一萬兩千方之多,《糜研齋印存》有20巨冊之多。在其篆刻生涯當中,幾萬方的印作可以證明王福庵具有四君子中其他三人所不具備的藝術影響與威望。他不僅僅在西泠印社有着顯著的地位,而且在中國篆刻發展的過程中有着承上啟下的作用,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一、印風的發展與形成

王福庵的篆刻風格大致可以分為四個時期,即:初期奠定階段、遊歷廣涉期、印風初成期、穩定成型期。

現今流傳下來的王福庵印存中,很少有他二十八歲之前的作品。結識年長他十三歲的鐘以敬,對他早期篆刻學習影響很大。王福庵喜歡他的印,常常出石求刻,他對後學的王氏也多有提攜勉勵之情,王福庵的印風也在潛移默化中受其影響。鍾氏為王福庵所治之印,多存在《麋研齋印存》中,有上百方之多。足以見得當時印壇前輩對後學的悉心教誨,以及後學在謙遜學習的同時,對前輩之敬重可見一斑。王福庵在其幼年時集眾家之長,自身勤奮好學加之天資聰穎,為日後成為新浙派的領軍人物奠定了基礎。

在王福庵二十八歲到四十歲之間是他生活最不穩定的時期。在這一時期內他遊歷多處,問學於諸師,在章法,篆法,刀法上基本效仿秦漢印以及明清流派諸多名家。白文多師法吳讓之、趙次閑、陳曼生等,朱文多以元朱文、浙派等為宗。王氏對其心儀的篆刻名家都會進行深入研究,而不是淺嘗輒止,正是他這種,筆耕刀銼、浸淫其中的精神使得他對於所學多能得其精髓。由於這一時期轉益多師,其書其印又有了新的突破。

在他四十一歲到五十歲之間,是篆刻印風形成的關鍵時期,這也得益於他在鑄印局的工作,秀麗、端莊、典雅、工穩的鐵線篆細朱文不僅在官印上表現的淋漓盡致,在篆刻也能得心應手。加之又在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主拓了《金薤留珍》印譜以及對其他金石碑刻的摹拓,讓他對於各種金文的風格特徵深諳於心,為其後來的創作提供了新的創作基因。在這一時期王福庵的印風逐漸形成個人風貌,並且在1930年間王福庵決定辭去公職,專心致力於藝術創作。

在王福庵五十二歲,是其藝術創作黃金時期的開始,無論白文還是朱文各種表現形式已經成熟。在篆刻領域也處於引領風尚的地位。並且這期間有多本印譜問世,所輯作品多為王氏定居滬上之後所作精品。

縱觀王福庵一生60年治印生涯,初學“八家”、後追“秦漢”,繼承先賢傳統的同時融匯浙皖並化為己用。然而成創新之境,逐漸形成獨特的個人印風,而引領風騷於印壇。印集《福庵藏印》、《羅剎江民印稿》、《麋研齋作篆通假稿本》、《麋研齋印存》、《麋研齋印存續輯本》、《麋研齋印存重輯本》、《麋研齋印存重輯本續》等充分反映了王福庵篆刻藝術研究與發展的主要脈絡,以及獨特的藝術風貌。

二、書法、篆刻相互影響、玉箸鐵線開闢新風貌

明代徐上達在《印法參同》中提到:“印字有意,有筆有刀,意主夫筆,意最為要。筆管夫刀,筆其次之,刀刀聽役,又其次之。三者果備,固稱完美。”由此可見篆與刻的關係十分重要,可以說篆書的書寫藝術是欣賞篆刻藝術的前提。王福庵在長期的篆刻藝術創作過程中也深有體悟,曾言:“知書善書乃治印之本,若徒見刀石而無筆墨,格終不高。”

王福庵能在篆刻上取得如此成就,與其高超的書法藝術以及深厚的古文字功底密不可分。他不僅將自己的篆書風格運用到篆刻創作上,還在印章的邊款上充分發揮隸書和楷書的藝術特徵,無疑是近代“以書入印”的傑出代表。

從王氏的多字印,“願得黃金三百萬交盡美人名士更結盡燕邯俠子”“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等,可看出不論印文繁簡,筆畫相差是否懸殊,一經王氏之手,則字字妥帖、筆筆着實。印文越多章法反而越見安穩,布局嚴謹,井然有序,印文筆畫隨勢穿插挪讓。

篆法採用橫畫線條微微上拱之勢,呈現彈性柔韌之態,豎畫則採用婉轉圓潤流美之態,整體布局收放自如而溫婉圓潤,將篆刻藝術的細膩精微、勻整自然、整飭圓健的藝術美感發揮的淋漓盡致。觀其鐵線篆書法圓潤對稱、俊逸娟秀,體現修長之勢,粗細勻落,運筆遒勁,筆筆中鋒。使人賞心悅目,書風與印風相得益彰,着實開闢印壇之新風尚。

三、雅靜清逸、謙謙君子,出古為宗王福庵

作為西泠印社的創始人之一,他的篆刻繼承了前人的精髓並且在篆刻創作上有着多年的實踐和探索,具備了較高的造詣。他幼年時期受到浙派印風的影響,博眾家之長,領會其精髓,廣泛取法,大開眼界。同時在篆刻藝術中很好的融入了個人對書法的體悟,為形成獨特的個人藝術風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次,王福庵勇於推陳出新,在學習古法的基礎上,融匯自己多年實踐經驗,形成獨特的藝術面貌。

後人將他的印分為三類;第一類,是以浙派為創作基調發展自我風格;第二類,是汲取漢碑石刻、漢磚瓦等文字變化入印;第三類,就是最具自身特色的玉箸鐵線多字細朱文。

他的篆刻作品和他的書法一樣,具有靜謐之氣,沒有狂怪之勢,流暢的線條不乏古拙之氣。從茂密之間可見靈動,飄逸且蒼混,刀筆互生,莊重典雅。是王福庵書法藝術中追求“靜”的一種藝術風貌。在他的篆刻閑章作品“溯源倉籀許斯邕”、“斯冰之後直至小生”、“ 千載筆法留陽冰”等可窺一二。

另外,觀王氏篆刻作品之邊框多整潔圓融、很少有破殘的跡象,這種工穩雅緻的處理方式也充分反映了王氏在藝術創作中對“靜”之境的追求。王福庵自幼家境優越,受書香門第之風影響,幼年時遍學金石書畫。少年成名中年遊歷,結實的多是上流社會中人表現出頗具儒雅之風。從篆刻作品精雕細琢、篆字整潔規範、採用勻稱的布局也可見其儒雅之風,如玉箸般溫潤遒勁、如遊絲般高古婉暢,頗具謙謙君子之風啟迪後人。

王福庵先生以其獨特的藝術特徵,深厚紮實的傳統功力,以及超凡脫俗、謙謙君子之風的高雅品格,承前開派。對玉箸鐵線篆的發展居功至偉,在繼承傳統的前提下,以書入印並開闢篆刻新風貌,形成了玉箸鐵線無人同的獨特藝術風格。奠定了“新浙派”領軍人物的時代地位,並且在整個篆刻發展歷程中承前啟後,成為一代篆刻宗師。


erweima_wbz 篆刻小站 ...

學習交流微信號:wenbaozhai365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