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印初讀,卬章飤廚,銅質半環狀鼻鈕章,帶邊欄及界格

近日,從朋友那新獲古印一枚,據云出於渭河。半環狀鼻鈕,印牆上有收分,近鈕處呈壇台狀。印長二十一點八、寬二十一點四、高十五點二、內孔徑六點零、鈕寬十點零毫米。古印銹跡緑褐參差,品相上佳。印文為右起“卬章飤廚”四字,帶有邊欄及十字界格。

“卬章”當為戰國秦後期的宮、苑、台之名,但是目前在傳世文獻和出土文字之中,尚未見到與“卬章”匹配的建築名或園囿名。曉陸試從“卬”字加以考慮。《說文》:”卬,望欲有所庶及也。從匕,從。”徐灝注箋:“卬,古仰字。”《廣韻》魚兩切,上養疑。陽部。又《廣韻》五剛切,平唐疑。陽部。可知此字有“仰”或“昂”兩種讀法。其有仰慕、仰望之意,如《說文·匕部》:“卬,望欲有所庶及也。《詩》曰:‘高山卬止’”《玉篇·匕部》:“卬,待也。”《荀子·議兵》:”上足卬則下可用也,上不卬則下不可用也。”楊倞註:“卬,古仰字。不卬,不足仰也。下托上曰仰。”《字彙·部》:“卬,翹首望也。”《詩·大雅·雲漢》:“瞻卬昊天,雲如何里?”鄭玄箋:“里,憂也。王愁悶於不雨,但仰天曰:‘當如我之憂何?’”《楚辭·九辯》:“卬明月而太息兮,步列星而極明。”洪興祖補註:“卬,望也。”又有抬起、揚起、昂揚、氣勢高盛、價格高之意,如《穀梁傳·昭公八年》“置旃以為轅門”晉范寧註:“轅門,卬車以其轅表門。”陸德明釋文:“卬車,五郎反。……本又作昂。”《詩·大雅·卷阿》:“顒顒卬卬,如圭如璋,令聞令望。”毛傳:“卬卬,盛貌。”《文選·司馬相如〈長門賦〉》:“貫歷覽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卬。”李善註:“自卬,激厲也。”《漢書·食貨志下》:“萬物卬貴。”顏師古註:“卬,物價起。”

上面都有高昂、高揚、抬高之意。其實“卬”亦訓為“高”。《廣韻·唐韻》:“卬,高也。”《漢書·溝洫志》:“奏請穿鑿六輔渠,以益溉鄭國傍高卬之田。”《新唐書·忠義傳上·安金藏》:“地本卬燥,泉忽涌流廬之側,李冬有華,犬鹿相擾。”章炳麟《國故論衡中·文學總略》:“不以節奏低卬為主,獨取文采斐然,足耀觀覽,又失韻文之本矣。”

在已獲秦泥封裡面考察,有“高章丞印” “高章宦丞” “高章宦者”等等,為人熟知,為數不少。從泥封數量觀之,所謂“高章宮”定然非常重要。從已見卬、高之訓,曉陸認為,“卬章”即“高章”, “卬章宮”或即“高章宮”。比諸字跡漸漸填滿印面、呈現典型摹印篆風格“高章”諸泥封,“卬章飤廚”字跡風格略偏小篆,明顯覺得早一些。因此,“卬章”之稱謂要早於“高章”。在秦時,一地、一宮、一苑,前後用不同或略同的名字,這種現象並不鮮見。

曉陸曾謂:“高章”或為失載的宮名。秦泥封中又有“章台”,今西安北郊漢城內未央宮前殿遺址,一說可能為秦的章台遺址。秦泥封當中又有“章廄” “章廄丞印”,等,高章宮、章廄或與章台有某些關係。章台在秦時的顯赫地位,文獻有載,此不贅述。正因為其重要顯赫,極有可能卬、高是飾美章台宮殿之稱,章廄或為章台、卬章宮即高章宮之廄。

“飤”當為“飤官”之省,所謂飤官,或即“食官”。《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奉常,秦官,掌宗廟禮儀,有丞。……又諸廟寢園食官令長丞……”《漢書補註》錢大昭曰:“《漢舊儀》食官令,秩六百石,丞一人。”又《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少府,秦官,掌山海池澤之稅,以給共養,有六丞。……又中書謁者、黃門、鉤盾、尚方、御府、永巷、內者、宦者八官食丞。”但是從出土的戰國秦漢璽印、泥封、陶文等數據看,飤官之設,不僅見於奉常、少府。

戰國燕有銅印“湋飤之鉨”,戰國楚有銅印“大飤(飤有廠頭)”(均見康殷《印典·二冊》,國際文化出版公司,一九九三年,下簡稱《典二》),這是目前見到比較早的金石文字。

秦陶文有“麗山飤官” “麗山飤官左” “麗山飤官右”,均出自秦始皇帝陵(均見袁仲一《秦代陶文》,三秦出版社,一九八七年,簡稱《秦陶》)。

秦泥封有“麗山飤官”(見孫慰祖《中國古代封泥》,上海人民出版社,二零零二年)“右中飤室” “大官飤室”(見楊廣泰《新出封泥彙編》,西泠印社出版社,二零一零年)。

山東曾經出土西漢泥封“齊食官丞”即“齊飤官丞”(見周曉陸《二十世紀出土璽印集成》,中華書局,二零一零年,下簡稱《集成》)。

江蘇曾經出土西漢銅質“楚飤官印” “飤官監印”(見《集成》);新朝有銅印“杜陵飤官徒丞”(見《典二》);東漢有銅印“北海飤長”,東漢三國有銅印“新興飤長(人旁左置)”,魏晉有銅印“東平飤官長印”(三印均見羅福頤《秦漢魏晉南北朝官印征存》,文物出版社,一九八七年,下簡稱《征存》)。

“廚”乃廚官、廚丞之省。《漢書·百官公卿表上》:“詹事,秦官,掌皇后、太子家,有丞。屬官有太子率更、家令丞,仆、中盾、衛率、廚、廐長丞……諸宦官皆屬焉。”又《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內史,周官,秦因之……屬官有長安市、廚兩令丞……”廚官在先秦就有,《戰國策》記載有張儀引廚人說事。戰國楚國廚字多見,不過做廠旁、肉月旁、朱聲等結構。

秦印章有“弄狗廚印” “旃郎廚丞”(均見《征存》)。秦泥封見“大官廚□”(施謝捷先生見告)。秦陶文有“麗邑二斗半,八廚”、 “六廚”,均出土於秦始皇帝陵(均見《秦陶》)。

山東曾經出土西漢泥封“廚印” “廚嗇夫印”,廣東曾經出土西漢陶文“大廚”,陝西曾經出土西漢“廚材”銅印(均見《集成》)。山東曾經出土西漢泥封“左鄉廚印”,西漢有銅印“祠廚” “廚印” “中廚印信” “廚嗇”,新朝有銅印“長壽單右廚護”(均見《徵存》)。

在此印之中,“廚”乃飤官之下的廚官或廚丞。與此例相近,有出自秦始皇帝陵的一塊殘陶片,上刻四字“□山□廚”(見《秦陶》),如果得以復原,極有可能是“麗山飤廚”,與此“卬章飤廚”文例正相吻合,倒也襯托出所謂“卬章宮”(台、苑)之重要。

此印文字字體接近小篆,早於比較成熟的摹印篆,字體略長,風格比較圓融,字跡沒有充填滿字格,它相對要早於“高章宦丞” “高章宦者” “麗山飤官”等泥封文字。從該印章的印體分析,要早於統一的秦王朝向西漢初期過渡時,公印的印牆較直,印的上部壇台狀的感覺消失等等特徵。所以,此印的時間當斷為秦統一前為宜,或在戰國秦由櫟陽移都咸陽之時。“卬章飤廚”銅印可以作為戰國晚期秦公印的標準器,四個字也可以做這一時期的標準字體,或可視作秦“摹印篆”在早期的表現。

“卬章宮”不見於文獻記載,“高章宮”也是如此。在《漢書·百官公卿表》《漢舊儀》《漢書補註》等重要的職官文獻中,雖然有飤(食)、廚的記載,但飤、廚的轄屬關係並不清楚。在這兩個問題上,“卬章飤廚”提供了重要的新鮮資料、補充了文獻之不足,顯得其價值高於一般文物,“公印欲其不史”,又一次得知此言不虛。


erweima_wbz 篆刻小站 ...

學習交流微信號:wenbaozhai365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