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御宝檀香木异兽钮方玺印,敬天勤民,附印迹追踪

清康熙帝御宝檀香木异兽钮方玺,该檀香木印玺印面10.15公分见方,异兽钮,通高11公分,印台高4.2公分,印文为九叠篆“敬天勤民”四字,阳文。康熙年间“敬天勤民”印玺一直存放于议政和接待外宾的乾清宫,印玺同样受到雍正和乾隆关注,他们先后以此为蓝本,重新刻制了两方白玉“敬天勤民”印玺。

a10350_01

一、「敬天勤民」是康熙政纲的重要内容

康熙皇帝为什么要以「敬天勤民」为印文刻制宝玺?为什么又要将这方「敬天勤民」宝置于干清宫如此重要的地方?要理解这个问题,就必须从清代统治者的为政准则中寻找答案。

在中国漫长的帝制历史中,形成了一套成熟而完备的统治理念。最高统治者皇帝的统治准则和措施更是集中了中国传统文化对自然以及社会主宰力量的基本认识,形成了不同时代皇帝统治的政治纲领。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化和沉淀,到清代乾隆时期最终被概括为「敬天法祖勤政爱民」八字政纲,成为清代皇帝行政的最为重要的指导思想。这一政纲浓缩、提炼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于皇帝的定义,总结了国家赖以良性运转所需要的皇帝的条件,标志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特别是其中的皇帝政治文化的发展与成熟。1 而「敬天勤民」则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敬天,是因为皇帝是天之子,其统治是代天敷治,天命所归。敬天是为了仰答眷命,得到上天的庇佑,表明自己统治的正统性。所以勤民,是因为民为邦本,是统治稳固的基础。勤民就是爱民,要关心民生,廑念民间疾苦,同情民困,不为民累,这样统治才能长治久安。

a10350_02

作为一位励精图治、关心民生的皇帝,康熙认为「敬天勤民」是实现政治清明的必要条件,是一个明君应该具备的基本质量。他曾讲,人君「惟当敬天勤民,鞠躬尽瘁而已」,「君道在于爱民,此帝王之常经,祖宗之家法」。2 因此他常以敬天勤民鞭策自己,表示「朕自御极以来,早夜孜孜,以敬天勤民为念,不敢少有逸豫」。3 以敬天勤民为行政的准则。

在敬天方面,康熙皇帝的态度非常虔诚,遇到比较大的自然灾害,都能够反躬自问,内省己过。特别强调斋戒虔祷,凡庙坛祭祀,都要亲自去行礼,从不敢懈怠。

a10350_03

在勤民方面,康熙皇帝认为君主是为百姓而设立的。「天生民而立之君,非特予以崇高富贵之具而已,固将副教养之责,使四海九洲无一夫不获其所也」。4 因此作为君主要尊重百姓,时存诚敬之心。「临民以主敬为本。昔人有言一念不敬,或贻四海之忧;一日不敬,或以致千百年之患」。5 尊重百姓,就是要千方百计为百姓谋利益,顺民意,为民生。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勤民的具体表现就是勤政。在康熙的御制诗文集中,经常可以看到康熙皇帝对自己勤政的记述。「朕抚御天下,每以民生为念,夙兴夜寐,无时少懈也」,6「朕先忧而饮食俱废者,为民也」。7 在给地方大臣的批示中,也经常可以看到他对诸如庄稼收成、虫灾、旱涝的关注。在勤民勤政这一点上,康熙皇帝可谓言行一致。

在康熙看来,敬天与勤民是统一的,天意即民意,敬天即是敬民意,敬天就要爱民。这是他自始至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治国方略,为政的座右铭。因此,其在位期间刻制此方「敬天勤民」宝,绝非偶然,而是有其深意的。

a10350_04

二、康熙、雍正、乾隆三帝与「敬天勤民」宝

到目前为止,笔者共见到过三方清代的「敬天勤民」宝。第一方即此次拍卖的这方檀香木异兽钮宝。第二方白玉质,交龙钮,印面9.2公分见方。印钮为康熙时期风格,交龙身体细劲,神态威猛。印体四周刻有乾隆皇帝的《敬天勤民宝四言诗有序》御制诗,落款时间为「乾隆戊辰春」,即乾隆十三年(1748年)。此宝曾经过火烧,整体酥裂,现仅残存一半。第三方亦为白玉质,交龙钮,印面9.65公分见方。印钮是典型的乾隆时期风格,印体四周也刻有乾隆御书《敬天勤民宝四言诗有序》,落款时间为「乾隆戊午春」,即乾隆六十三年,也就是嘉庆三年(1798年)。后面两方现在都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a10350_05

关于「敬天勤民」宝的文献记载,比较直接的有以下几则:

一是雍正元年(1723年)的造办处活计文件中的记录。正月「二十二日,怡亲王交六兽钮黄寿山石「体元主人」图书一方、双龙白玉「万几余暇」图书一方、檀香木「敬天勤民」图书一方。奉旨:白玉图书上「万几余暇」字磨平,将檀香木图书上「敬天勤民」字砣做在白玉图书上,其檀香木图书不必动。再将白玉图书上「万几余暇」字照「体元主人」图书式样另寻寿山石补做一方。钦此;于二月初四日,刻得收贮螭钮寿山石「万几余暇」图书一方,并原交「体元主人」图书一方,怡亲王呈进讫;三月初一日,砣做得双龙白玉「敬天勤民」图书一方,随象牙顶锦匣,怡亲王呈进讫;七月二十五日,原交檀香木「敬天勤民」图书一方,首领太监苏培盛持去,入在大宝箱内讫。」8 档案中所言的「图书」是印章的别称。这条记录非常重要,明确记载康熙的「敬天勤民」宝是檀香木质地,雍正重刻的是白玉双龙钮宝,厘清了第一方檀香木宝和第二方白玉宝之间的关系。

a10350_06

二是乾隆皇帝所作的《敬天勤民宝四言诗有序》的御制诗。诗的序言为:「皇祖御书钤用诸玺,皇考制箱以藏之,惟留是宝于外,以钤用御书。予小子敬遵成典,收藏皇考御宝时亦留是宝于外,常钤用焉。是宝也,经三世而一例宝用,且将垂之奕禩而无穷,岂以追琢其章哉?盖取义有足重耳。」9 该序反映出乾隆皇帝对「敬天勤民」宝的认识。他认为「敬天勤民」宝只有一方,那就是第二方「敬天勤民」白玉宝,是他的祖父康熙、父亲雍正和他自己三世传用之宝。

三是乾隆十四年(1749年)二月的造办处活计档:「十二年九月二十九日太监胡应瑞来说太监胡世杰交汉玉「敬天勤民」宝一方,传旨:宝上着朱采四面照样刻字,钦此。于十一月初七日首领文旦交白玉「敬天勤民」宝一方,传旨:宝上着朱采四面照样刻字,钦此。」10 说明乾隆皇帝的御制诗作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并于第二年命内廷著名刻字匠朱采将其刻在第二方「敬天勤民」宝的四周。

a10350_07

通过以上三方实物和文献记载,关于「敬天勤民」宝的来龙去脉也就十分清楚了。「敬天勤民」宝并非像乾隆御制诗所言,只有一方,三世传用。而是共有三方,分别为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所刻,雍正、乾隆所制者都是以康熙之玺为蓝本。

康熙年间,制作了檀香木「敬天勤民」宝,存放于干清宫西暖阁,即第一方檀香木「敬天勤民」宝。
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皇帝授意磨去康熙皇帝的「万几余暇」白玉交龙钮玺的印文,而于其上重镌「敬天勤民」。这方重刻的白玉「敬天勤民」宝取代前一方檀香木「敬天勤民」宝置于干清宫西暖阁,原檀香木宝则被放入专门收存康熙皇帝玺印的大宝箱中。乾隆继位以后,对雍正皇帝的宝玺进行整理,沿袭了雍正皇帝的做法,仍将白玉交龙「敬天勤民」玺留在原处。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皇帝特别为此玺作《敬天勤民宝四言诗》,阐发「敬天勤民」的重要性,并于第二年命工匠将其刻在该玺的四周。这就是第二方白玉交龙钮「敬天勤民」宝。

a10350_08

嘉庆二年(1797年)干清宫火灾,雍正重刻的白玉宝被烧残。鉴于其重要性,乾隆皇帝于第二年又命造办处重新制作一方,印文完全和雍正时的白玉宝相同,而印钮则是乾隆时期的样式。宝四周也刻有乾隆的御制诗,只是落款的时间变成了重新制作时的嘉庆三年。这方宝制作后仍按照康熙和雍正时候的惯例,放在干清宫西暖阁,直到清朝结束。这就是第三方白玉交龙钮「敬天勤民」宝。

处于清王朝发展鼎盛时期的康熙、雍正、乾隆皇帝均镌刻有「敬天勤民」宝,他们重视的并不是宝玺本身,而是「敬天勤民」四字所蕴含的意义和思想。「敬天勤民」不仅是康熙帝的座右铭,也是雍正、乾隆帝的为政之准则。正如乾隆所说:「匪贵其材,实珍其义」。此次拍卖的檀香木宝作为清代三方「敬天勤民」宝中的第一方,其重要的历史价值不言而喻。

a10350_09

三、康熙「敬天勤民」宝的材质、雕刻和印迹追踪

此方康熙「敬天勤民」宝的材质和雕刻令人印象深刻。檀香木作为制作皇帝御用玺印的材质,在清代历史上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期。一个是清早期,特别是康熙时期。康熙时期的檀香木宝大的十几公分,小的几公分,都是用一整块木料雕刻而成。印钮多为异兽钮,异兽身体丰腴,四肢健硕,头部细长,平行前视,单角,眼细小,类似猪的嘴鼻,后颈两边有几缕卷曲的毛发。整个雕刻风格拙朴,线条流畅、简洁。另一个是清晚期,主要是慈禧皇太后的宝玺。大小均有,小的用一块材料雕刻,大的基本上是印钮和印体分开制作,再连接合成。印钮多为交龙钮。此方「敬天勤民」宝即是典型的康熙时期的檀香木宝玺,从中可见康熙时期檀香木宝玺印钮雕刻的基本面貌。

a10350_10

北京故宫藏《康熙宝薮》记载:「敬天勤民,随便御笔大字上可用。」但实际上,此方「敬天勤民」宝的钤用似有一定的规律。尽管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见到康熙「敬天勤民」宝的钤用痕迹,但从现存的两件雍正和乾隆时期钤有「敬天勤民」宝的作品可以大致推知康熙时的使用情况。其中一件是雍正五年(1727年)郎世宁绘制的《瑞谷图》,图中所书雍正皇帝有关修德勤民谕旨的结尾处钤有「敬天勤民」宝。另一件是宋人张先《十咏图》,描写的是太平盛世氛围下的文人雅会,卷前乾隆御笔引首「诵芬写妙」大字上部中间钤有「敬天勤民」宝。从这两件作品的题材可知,「敬天勤民」宝钤用的作品大都表现的是皇帝治理下的国家安定、政治清明。

a10350_11

综上可知,此方檀香木「敬天勤民」宝是康熙皇帝非常重要的一方宝玺,与康熙皇帝一贯坚持的为政原则高度契合,是康熙皇帝敬天爱民思想的历史见证。更为重要的是,此方宝玺同样受到雍正、乾隆皇帝的高度关注,他们先后以此为蓝本重新刻制了两方白玉「敬天勤民」宝。特别是乾隆皇帝,还将重刻的「敬天勤民」宝放在《宝薮》第一的位置上,可见其重视程度。同一印文设计,先后被三个皇帝刻成宝玺相沿使用,这在清代帝后宝玺中恐怕是绝无仅有的,彰显出康熙此宝所具有的重要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1 常建华,《清代的国家与社会研究》,北京,2006年,页1-70。

2《清圣祖实录》,卷234,康熙四十七年九月。

3《清圣祖圣训》,卷10,「敬天」,康熙三十六年十一月。

4 [清]章梫,《康熙政要》,卷1,北京,1994年。

5 [清]玄烨,《御制诗二集》,卷43。

6 [清]玄烨,《御制文集》,卷19。

7 [清]玄烨,《御制诗二集》,卷43。

8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合编,《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北京,2005年,第1册,页93,雍正元年正月「玉作」。

9 [清]弘历,《御制诗二集》,卷1。


下载链接 (提取码:x5c9)



erweima_wbz印谱.教程.技法 - 分享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