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鈕題材多種多樣,不可不知道的印石,印章鈕雕小知識

明清時期由於軟石質印材的運用,易於雕刻,中國印鈕的形式向工藝美術品方向發展,稱為藝術印鈕。特別是福州的壽山石印鈕最為爭奇奪巧,而且出現了許多著名的制鈕專家。如清康熙年間的楊璇(楊玉璇)、周均(周尚均)等人。楊璇,漳浦人;周均,漳州人,原來皆精於閩南石雕的技巧。但當壽山石鈕雕盛行於世的時候,他們離鄉背井,跑到福州來,改大型的石雕為方寸之間的壽山石印章鈕雕,於是得到非同尋常的發展,甚至被召入京師內苑,成為“御工”。楊、周之後,福州鈕雕的能人輩出,諸如奕天、林茂玉、林元珠、王文安、蔣列卿、張日中、沈松年、楊聖榮、張溶、徐漢、馬文光、潘茂玉、林清卿等等。壽山石鈕雕對全國其他石章的鈕雕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A. 印鈕題材多種多樣。其中人物題材,以羅漢、壽星等仙佛以及歷史故事的人物為主要內容。有達摩祖師、鍾馗、彌勒佛、劉海釣金蟾、羅漢、觀音、八仙過海等。

a8773_01

動物題材以飛禽走獸魚蟲為主要內容。飛禽以鷹、鳳凰、鴛鴦、仙鶴、喜鵲、鵝、雞、鴨等為主;走獸以象、獅、螭、虎、辟邪、饕餮、麒麟、駝、熊、玉兔、馬、羊等為主;魚蟲則以龍、蛇、龜、蟾蜍、螃蟹、金魚、蜘蛛、蜜蜂等為主。其中最多的是用獅作為印鈕的題材。獅是中國印鈕最古老和最傳統的題材之一。據說獅神態威武,能鎮妖辟邪,因此特別受到歡迎。

a8773_02

花果題材以植物的花、果、葉等為主要的內容。常見的花有牡丹、玉蘭、蓮荷、菊花、水仙花、梅花等。常見的瓜果有桃、南瓜、葡萄、石榴、佛手等。壽山石有豐富的色彩。鈕雕花果則利用天然的色澤,表現花、果、樹的顏色,如荷花、桃子,有火紅的顏色,有粉紅的顏色,也有淡黃色或粉白的顏色,認真地在石塊里找到這些相應的顏色,刻成後栩栩如生。這種依石色施工的方法稱“巧色”,為壽山石鈕雕的一大特點。

a8773_03

博古題材以秦漢古璽中的靜物鈕為主。靜物鈕由覆斗鈕、瓦鈕、橋鈕、壇鈕、亭台鈕演變而來。同時新增有琴棋書畫的內容,以仿古圖紋的形式表現,如獸面紋、夔面紋、夔龍紋、蟠龍紋、回龍紋、鳳紋、鳥紋、獸紋、雲紋、重環紋、瓦紋以及錦褥紋等。該類題材宜於平頭鈕或平台四邊的雕刻。平台四邊所刻博古圖紋,稱“腰飾”,古色古香,拙中見巧,十分典雅。

a8773_04

山水樹木題材。由於鈕頭的有限空間;難於展開大篇幅的山水樹木之類題材,但有一種自然形的印章,它的印鈕和印體連接在一起,沒有印台的間隔。此類印鈕往往因印體的四邊,連接在一起雕刻,也可以稱鈕雕,也可以稱印邊雕。此雕往往用山水樹木類的題材進行薄刻。該技法稱“淺浮雕”和“薄意雕”。山水則以山和岩石為主,樹木則多楊柳和修竹,如一幅國畫,追求意境,深含有詩意。

B. 印鈕形式也同樣是多種多樣的。如圓雕、浮雕、薄意雕和邊款雕等,其中以圓鈕為主。

圓雕指不附在任何背景上,可以進行多面欣賞的完全立體的一種雕法。但限於鈕頭的空間,另有其特點:1、物像小,一般都在1 0立方厘米以下。2、不表現物象的下方。因為鈕頭的下方全與印體連接在一起,是無法予以表現的。3、多以古獸作為鈕頭圓雕的題材,益顯得古色古香,富有歷史文化的韻味。

a8773_05

浮雕是在雕面凸起物像的一種雕刻技法,僅是從前面的方位表現物像的立體感。與圓雕相比較,只有“半爿”而已,所以又稱“半爿雕”。要凸起物像,自然要剔除非物像的部分。根據剔除非物像部分的深淺程度,又分為高浮雕和淺浮雕。剔除得深者為高浮雕,反之為淺浮雕。壽山石印章鈕頭的浮雕一般都為淺浮雕,適於印台和印邊的博古圖紋雕刻。

a8773_06

薄意雕是比淺浮雕更要淺的一種壽山石雕法。因雕刻層薄,而且富有畫意,所以稱“薄意”。它比浮雕更有畫意,又比圖畫更富有“雕”的立體感。因此說它是介於繪畫與雕刻之間的獨特藝術。

a8773_07

薄意源於瓷雕,明朝末年福州發現田黃石,後有“田黃易金三倍’’之說,其價值以銖計,因此不忍其石屑的損失,用薄意技法雕飾田黃石章是最適當的。金石家潘主蘭說: “(薄意)最適合質佳而材小的田黃石、水晶石以及山坑凍石的藝術裝飾,特別是自然章印台的裝飾。如果是有皮的掘性靈石,或是有薄色層的優質靈石,其藝術效果,尤能發揮得淋漓盡致。”

a8773_08

壽山石印章薄意鈕雕始於清朝初年的周尚均。周尚均原是閩南的雕刻技師,可能是受到德化瓷雕的影響,到福州後,運用到壽山石印章上來。他先是在印台四周的印邊刻淺浮雕錦褥紋和四邊不斷紋或其他圖案,開創了薄意藝術的先河,以後有潘玉茂繼承其遺法,到清朝末年福州西門林清卿專攻薄意藝術,成為特別有成就的薄意雕法大師,被稱為“西門清”,譽滿省內外。繼林清卿之後,有王炎銓、王雷霆、江依霖、林文舉等人,都是薄意雕刻大師,很有影響力,被稱為“西門流派”。

a8773_09

薄意雕刻首先要選擇優質石材,如田黃石、芙蓉石、鹿目田石等,有皮者尤佳。其次是相石,認真研究石材裂痕的走向,考慮表皮利用、疤點處理等等。第三是作畫,即筆在石材上畫稿。第四是勾勒,以尖刀代筆,在畫筆線上,淺淺地勾勒線條定位。第五是雕刻。第六是核稿。即校對效果。有皮者用水,無皮者以粉末核對。第七是清石。根據腹稿設計,作甄別去留,完善雕件。最後是磨光。


erweima_wbz 篆刻小站 ...

學習交流微信號:wenbaozhai365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