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篆刻之美,書與刀的交響,篆與刀的辯證審美關係

篆刻是“書”與“刀”在方寸之石上的交響,是一種造型藝術。它是用篆書為主的造型與線條來表現審美志趣的一種文字與造型向統一的藝術。篆書的線質與靈活變動的構造,最適合表現以筆代刀的篆刻審美趣味,這就是篆書成為入印的主要字體的原因。正是這種刀與石表現藝術的特性,決定了治印必然以篆書這種漢字符號為主要字體,“篆刻”離不開“篆”與“刀”的辯證審美關係。

篆刻藝術的本質屬性是漢字文化符號抽象與形象的辨證審美,書法篆刻藝術將漢字的形象塑造得很獨特很美,並進而運用漢字的造型來抒發自己的情感,造成種種意境。書法是用筆墨寫字,而篆刻是用刀在印章上刻字。“篆”即書道、“刻”乃刀法,篆刻是二者在美學上高度和諧的辨證統一、高度融合的審美結晶。

篆與刻,凝聚着中國文人的諸多審美趣味,是中國文化的一枝奇葩。篆刻入門容易,刻成作品也不難,要登上高級別審美的台階卻最困難。因為篆刻藝術的造型手段最少,限制太大。方寸之石,幾個漢字,朱白二色,只此而已。想要達到一定的高度,一定要在自覺審美意識的引領下才能實現。本人認為在篆刻實踐中至少具有章法美、書法美、刀法美、境界美、布局美等篆刻之美。

一、章法之美——參差錯落

篆刻的圖案設計性決定了它與美術原理的共通性,篆刻藝術的章法原則在原理上是與美術裝飾原則相一致的。平面構成上講究紋樣的對比、均衡、協調、變化和統一,篆刻章法布局亦然。徐上達在《印法參同》章法篇中有精闢論述:“樂竟之謂章,文采之謂章,是章法者,言其全印燦然也。凡在印內字,便要渾如一家人,共派同流,相親相助,無方圓之不合,有行列之可觀,神到處,但得其元精而已,即擅場者,不能自為主張,知此,而後可以語章法。”,又說:“縱之謂經,衡之謂緯。如織錦者,花為花,葉為葉,顯晦參差,而經緯自是不紊,殆分矣,而猶能合也。蓋巧發因心,千變萬化,而成一片段者,當共一杼軸,必不自生彼此,乖戾方圓。”可見印章布局要有顯有晦,有參差、有分合方能全印燦然。例圖①來楚生代表作。

來楚生代表作《自愛不自貴》

正是因為美術原理與篆刻章法原理的共通性,文人藝術家從美學高度來審視古代璽印,並自覺的將這種審美運用於篆刻創作中。這種美學的根源來自於中國文化中道法自然的思想,既講和諧統一,又講自由獨立;既不千遍一律,又不恣意妄為。這種思想在篆刻創作上的具體方法體現為:運用“正反開合、抑揚頓挫、淺深輕重、斷續穿插”等變化手段,以獲得“一氣貫注、顧盼有情、婉轉流通”的視覺效果。

二、書法之美——筆情墨韻

篆刻藝術的另一特徵是它的書法美,篆刻與文字的密切關係,使印章自誕生之日起就離不開書法。古代實用璽印藝術魅力的一個重要來源就是印文的書法之美。篆刻創作之所以以篆書為主要形式構成,是因為篆書的結構變化靈活、造型繁複、特別適應在方寸之間進行布局;它的肥筆、圓筆象形和會意的成分較多,因而意態古樸、敦厚。篆刻發展到明代,印人們開始認識到表現書法的筆意之美在篆刻創作中的重要性。程遠在《印旨》中說“筆有意,善用意者,馳騁合度。……一畫之勢,可擔千鈞,一點之神,可狀全體”。朱簡則明確提出“以刀法傳筆法”的觀點。到鄧石如實踐了“印從書出”,以鮮明的個人篆書入印,開一代印風。篆刻形式中篆體的筆法之美,線條的筆意墨韻之美,以及刀筆的抒情之美構成了篆刻形式中書法之美的主要內容。例圖②鄧石如代表作。

鄧石如代表作《胸有方心身無媚骨》

三、刀法之美——渾融無跡

篆刻藝術形式之美,離不開“圖”之美(章法),離不開“書”之美(篆稿),同樣也離不開“印”之美(刀法)。一件印稿章法再精、書法再妙,未經刀的傳遞是不可能成為印的。刀法主要是用來傳筆法的,但筆與到畢竟不同,刀有刀的味道,印也非紙,自有其金石味道。刀法不用筆意來收斂,就會恣意妄為,完全遵照筆意刻畫,金石的味道就少了一半;收放之間最是不易把握。所以沈野有“難莫難於刀法”的感慨。明清印論中刀法名目繁多,但運行過程中,刀與印面的角度有大小,力量有輕重,走刀有緩急,因而線條形態各異。趙之謙講究筆墨之味,善用中鋒,線條圓勁挺拔,在酣暢中有古意之凝重。黃士陵偏愛秀雅古麗風格,因以側鋒的刀法來展現線條的光潔挺勁。刀法的筆墨之美,在於體現書寫的節奏和韻律,在“傳神”而不是依葫蘆畫瓢式的“傳樣”。刀法的氣韻,其實就是刻刀在印面上划出線條給人帶來的感覺,如朱簡的“碎刀”,能是線條更賤險峻陡峭,更好的展現蒼茫的筆意;再如“澀刀”,進刀遲滯,而又有力,這樣的刻出的線條渾厚古樸、沉鬱頓挫;“沖刀”者,夢辣剛勁,線條凝重挺拔,齊白石的最具代表性,氣勢宏大而激情洶湧、縱橫凌厲,筆中有刀、刀中有筆,已達渾融無跡之刀法至境。例圖③齊白石代表作。

齊白石代表作《中國長沙湘潭人也》

四、境界之美——縮龍成寸

篆刻的境界是章法、篆法、刀法和綜合體現,也是篆刻家主體之情與心中之象融合跡化後的表現。就印面文字組合形式而言,有境界,則會體現在線條的排疊與邊框格界構成有立體空間感,形態多變、生動,在錯雜中見變化,在參差中見和諧。就情誼抒發而言,文字內容與線條儀容相呼應,以筆傳神,以筆傳意,直達人心。成功的篆刻作品,能讓人見之如誦詩歌,如覽名畫,如與故人傾懷。

陳鍊在《印說》中有能品、妙品、神品和逸品的說法。相較而言,能品的篆刻,章法能做到清雅平正,藝術形象勻稱,因其法多情少,更多的是一種技能的體現,因此愛印章境界的底層,大部分的漢印屬於這種境界。妙品則形象生動,顧盼有情,但神為形掩,雖精妙但神韻不足,略高於能品。神品則能達筆意未達之境,得神外之神,不拘於法度,曲直、斜正一任自然,率意而為,有如神助,法、形、神達到完美統一。逸品則超出了印章形象的境界,如飛天仙人,神光偶現。由篆刻藝術形象的暗示,主體情思逸出作品本身,讓人感受到一種超然的情致,如入佛、道之境。如果說能品是法內之境,妙品和神品就是象內之境,而逸品則是象外之境了。例圖④齊白石代表作。

齊白石代表作《人長壽》

五、布局之美——氣韻貫通

篆刻布局是篆刻作品最重要的表現手段之一,是創作篆刻作品必須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它是篆刻作品的整體安排,包括安排篆刻的位置,如何留邊,如何排行、如何安排字與字、行與行的空間位置,如何協調文字與空白的比例關係和疏密變化等。

篆刻一方印章或一副作品,要想氣韻貫通就得謀篇布局。要求連貫,在上一字結束,要立即做下一字的承接。一個篇章若不是一筆書,字又多,則可分組完成。字距、行距疏密一致,不可時疏時密,有時要提煉詩詞文字的內涵,表達個性,抒發情懷,字少的篇章,下刀要順勢而下,一氣呵成。例圖⑤趙之謙代表作。

趙之謙代表作《二金蝶堂雙鉤兩漢刻石之記》

篆刻之美,美在篆法、美在刀法、美在章法。從美學角度審視篆刻作品,篆刻之美應該是蘊含著和諧之美、辯證之美、生命之美。篆刻是方寸之間有天地、有靈魂,一方名章,就是一個生命個體的印證。

如果在篆刻的學習與創作中從審美的高度入手,就能得其門徑而入,對各種印風的把握將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創作格調自會高雅,不至流俗,就能創作出好的作品。


erweima_wbz印譜.教程.技法 - 分享

加微信獲取:wenbaozhai365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