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篆刻艺术市场初探,篆刻艺术市场最早的职业经纪人

篆刻艺术市场发轫于明代中叶。何震是篆刻艺术走上市场的第一人。篆刻的市场化与明清流派印章崛起互为影响。印学史上,明清篆刻开创了继秦汉后的第二个高峰。韩天衡认为,明清流派印章的崛起有四大特定因素,即:石质印材的使用;文人的竞相介入;印谱的汇集推广和印学理论的引导启迪。笔者以为,明代印人何震赋予印章商品价值,进而开创了篆刻艺术市场,同样是一个重要因素。自明代中叶起,文人篆刻挤进艺术市场,与书画一样成为商品,并逐步赢得了相应地位。印人和印章在艺术市场上的出色表现,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客观上刺激了从事人数的急剧增加和篆刻的普及,对当时形成“篆刻热”无疑是一种示范和推动,对于明代中后期乃至清代篆刻艺术的发展繁荣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一、篆刻作为商品的初步亮相

自秦汉以迄明代中期,有无数的印工靠为官府或个人刻印为生,但由于印工身份低微,见诸记载的廖若晨星。元代陈基致钱逵手札中云:“欲求篆一图书及两扁图书,乞分付卢小山家一刻。”〔1〕卢小山家就是一个刻印的作坊,家中有许多印工靠刻印为生。当时,他们的印只是一种制作,所体现的也只是印工的劳动价值。

作为艺术的篆刻成为商品,进而走上市场,石质印材的使用和文人的介入提供了契机。而此前数代印工刻印谋生的实践,则为篆刻成为艺术商品打下了基础,可以说印工是篆刻艺术市场的奠基者。石质印材引进之前,文人的印章大都是写好印稿交由印工刻制完成。周亮工在《印人传》中记载,“谼中乃索其石满百去,半以属公,半浼公落墨,而倩何主臣镌之。”最初,在谼中(汪道昆)眼里,何震也只是具备了“刻”的能力,印文的设计还是交给了具有文人身份的文彭。等何震刻完那半百印章,汪道昆看法大变“意甚得,曰无以报,数函聊作金仆姑。”极力介绍何震给当时的权贵友朋,推荐他们买何的印章。何震从此走上了“鬻印”道路,成为篆刻艺术市场的开山鼻祖。

何震是篆刻艺术走上市场的第一人。

何震(约1530–1604年)字主臣,号雪渔,今江西婺源人(隶属徽州)。婺源山多地少,迫于生计“小民多执技艺,或贩负就食他郡者。”〔2〕某年,何震背井离乡来到留都南京,并有幸结识了以爱惜俊贤著称的同乡汪道昆。汪是歙县人,当时是南京的留守官员。何震也因此有机会介入文士社圈,并从学文彭。周亮工《印人传》中载;“国博(文彭)究心六书,主臣从之讨论,尽日夜不休。”当时,文人热衷搜集秦汉古印,印谱辑录之风渐兴,这些古印、印谱为何震博参古法提供了便利条件。而鬻印为生、适应印主的喜好,又迫使何震不得不尝试多种形式,印路比较宽。明俞安期誉之为“(何震)会通诸古印章,乃尽取其精……可谓集其成矣!”

何震成名前做过印工,但那只是卖手艺。真正使篆刻走上市场前台,缘于一次难得的机遇,汪道昆是发现他的伯乐,成就他的恩人。为汪刻印后,何震的人生有了重大转机,由于汪道昆推介,何震曾出游边塞卖印。时值国家太平,边疆稳定,军营中崇文之风渐盛,其印深受将士欢迎,“于是主臣尽交蒯侯,遍历诸边塞,大将军而下,皆以得一印为荣,橐金且满。”明胡应麟《题何长卿文寿承墨竹图》说:“虫书鸟迹不胫而走,六和之外者,越三十禩,即儿童走卒,靡不知有何氏印章者。”明李维桢也称:“何主臣以篆刻名东南,一时无辈,没而人益重之,片石与金同价。”印章价比金银且天下闻名,何震是个成功的印人,更是个成功的篆刻商人和艺术市场的开拓者。

何震在市场上的成功,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带动了大批的印人走出书斋,开始了篆刻艺术的市场之旅。周亮工云:“予独叹承平之日,何主臣、吴午叔、朱修能诸君以此技奔走天下,士大夫皆以上宾事之。跽奉金钱,得其一章喜挂于睫。”“工印章者毋虑数千家。”许多徽籍印人相继离开家乡,在各地鬻印为生。“今人之帖括不售,农贾不验,无所糊口,而又不能课声诗,作绘事,与一切日者风角之技,则托于印章以为业者十而九。”“托于印章为业”证明当时已形成庞大的职业篆刻家阶层。

何震能够挟篆刻“末技”纵横江湖,且名利双收,开创了篆刻艺术市场,其成功的因素得天独厚:一是他具备印工的基础,具有一定的鬻印经验;二是文彭助其身份由印工提升为文人篆刻家;三是石质印材的使用,扩大了参与范围和印章需求量;四是得到汪道昆等官宦名士的推荐扶持;五是当时文人篆刻方兴,“名印人”无多,何震能够占据较多资源和市场;六是社会风气推崇篆刻。“家家秦汉,人人斯籀”“近代新安何震乃以篆刻擅名一时,求者屦常满,非重直不可得。”〔3〕“歙何生受知今皇帝。”〔4〕连皇帝都喜欢他的印章,何震焉能不红,天下人焉能不趋之若鹜?何震的精彩亮相,拉开了400年篆刻艺术市场的序幕。


erweima_wbz印谱.教程.技法 - 分享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