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昌碩暮年之制,節臨石鼓文四屏,剛柔相兼,斑駁自然

吳昌碩庚申(1920年)作,節臨石鼓文四屏,鏡心水墨紙本,尺寸約3.3平尺(每幅),中國嘉德2022年春季拍賣會,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成交345萬。

題 識:秉鈞先生屬書臨舊拓獵碣請正。庚申夏仲客海上禪壁軒。吳昌碩年七十七。

鈐 印:吳俊卿、昌碩、吳押(四次)

上 款:“秉鈞先生”即朱秉鈞,又名朱熙庭,字丙君,號子豫。浙江南潯人。光緒十三年(1887)秀才,年青時開始從事絲綢貿易,逐步兼營運輸業,為南潯富商之一。後居上海,並任招商局督辦。喜好收藏,缶翁常為其治印,兩人交往頗多。

吳昌碩書法着力於石鼓文,參以草法,故作篆書凝練遒勁,朴茂自然,氣度恢宏,自出新意,對近世書壇有重大影響。此四條屏得石鼓意韻,字字猶如巍巍高山之屹立,端莊厚重之中充溢着一種鏗鏘作響的金石氣息。雄強的筆畫,安詳的結構,此四屏吳昌碩作於“庚申”,即1920年,時七十有七,為暮年之制。通觀全幅,可謂“五嶽儲心胸,崢嶸出筆底”,所謂老筆紛披,生辣古樸,超逸疏宕,有一種懾人心魄的力量。石鼓文書體作為吳昌碩書畫生涯中之最厚重的基石,對於正確認識其書法風格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此臨石鼓文四屏既有古典形態,又有胸中丘壑,是其在石鼓文基礎上極具個人風格的再創作。字形長方,結體呈左低右高倚側之勢,筆法老辣蒼邁,遒勁凝重,氣韻淳古樸茂、雄強渾厚。

從此套四屏條書法作品中我們看到,圓潤、流動的線條在他的筆下卻呈現出剛柔相兼、斑駁自然、凝重古雅的獨特美感。在用筆上不拘中鋒,時以側鋒、露鋒取勢,藏露分明,方圓兼備,粗細明顯,間以飛白,筆畫結體相同之處,或長或短,或曲或直,起筆收筆多方出鋒;結體上,採取斜正、大小、長短、參差、錯綜的方法,追求一種寓險於平、寓動於靜的意境,使每個字各顯其勢,姿態多變,大氣磅礴;墨色的濃淡枯濕而帶來整體效果的錯落分布,均衡有致。從總體感覺上,字裡行間氣充力足,縱逸放達,頗顯沉雄端莊。用筆圓勁、飽滿,婉通而有力度,峻利而取澀勢,力能扛鼎但不狂放,線條厚重但不滯濁。結體左右緊束,上下縱展。濃重的墨色更顯字的雄渾高古、上下左右的疏密關係使字產生強烈的黑白對比效果,增強了空間的跳躍呼應關係。


erweima_wbz 篆刻小站 ...

學習交流微信號:wenbaozhai365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