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斋室印,古人对斋室取名及意义,清朝皇帝印章分类

斋室印,泛指取自供居住的斋、堂、馆、阁的名目而镌刻成的印章,多见于书画、版本和简札上。相传最早的一枚斋室印,是唐代学者李泌所发明,自此蔚成风气,一般读书人都起个斋室名,镌刻一枚斋室印章,充作文玩。

古人对斋室的取名,寄托的本意是多方面的。

一类是修身养性,以为戒勉。如李泌的“端居室”是演绎《周礼》中“居天下之大端”,告诫自己要做一个刚直正派的人。又如宋代书家吴踞的“退思堂”,源出《左传》‘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强调加强自我修养。

另一类是以物寓义,陶冶性灵。历来松、竹、梅是优良品格的象征,古人遂以此颜其斋室,表明心迹,如赵孟頫的“松雪斋”,王冕的“梅花屋”,朱彝尊的“竹咤”皆是。

又一类是冀图超脱尘世,回避现实。女口所谓“遁盫”“退楼”“寄畣”等等。‘遁”“退”云云,表白洁身自爱而又消极遁世的人生态度。

再一类是激励自我,发愤苦学。如“萤照楼”,出典于晋代车胤的萤光照读。学者张宗祥一生抄录诗达6000卷,因名其室为“手抄六千卷楼”。诸如“映雪堂”“不暇懒斋”都属这一类型。

还有些斋室名目,用以记录某种遭遇和特定故事的。如文学家苏轼,谪贬黄州寓居临皋亭,在亭的东坡上,建筑堂屋,因堂屋在纷飞大雪中竣工,就定名为“东坡雪堂”又如,齐白石在年近半百时已5次云游天下,因厌倦浮萍一般到处漂寄的生活,就把自己的新居名为“寄萍堂”。

斋室印中数量最巨的,当数炫耀家珍的一类。如乾隆皇帝弘历,占有了晋代书家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珣的《伯远帖》、王献之的《中秋帖》。有了这3件希世之珍,故名其斋室为“三希堂”。又如印章收藏家丁辅之,蓄有名篆刻家丁敬的72枚印章,室名就称为“七十二丁盫”。有趣的是,在斋室印里也有强调自己寒俭清贫的,如吴昌硕的“击庐”以及“破帖斋”等等。

清朝皇帝所使用的印章,内涵极为丰富,可谓包罗万象,无所不有。从其印文分析,可将其分成如下类型。

第一类是反映清朝重大历史事件,歌颂帝王文治武功的印章。这类印章有乾隆的“武功十全之宝”“归政仍训政”“太上皇帝之宝”。乾隆皇帝不仅风流文雅,也时常以“武功”夸耀于世。其在位期间,先后组织发起了对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和邻国的10次战役,平定了边疆少数民族政权的叛乱,迫使邻国求和,稳定了大清王朝的一统江山,乾隆自诩“十全武功”,号“十全老人”,为纪念这些丰功伟绩,他特命人刻了一方“武功十全之宝”印。而“太上皇帝之宝”与“归政仍训政”是乾隆退位,当上太上皇以后篆刻的两方印章。

第二类是勤勉自戒的印章。这类印章有“谦斋”“兢兢业业”“静观”“准精惟一”“自强不息”“犹日孜孜”“朝乾夕惕”“为君难”等。清朝一代帝王,大都刻有勤勉自戒的印章,提醒自己做一个“圣明之君”。这类印章中,最多的是“为君难”印章,雍正、乾隆、嘉庆等都刻有此印,反映清朝开国后几代皇帝励精图治的心态。

第三类是斋号室名印。这类印有“圆明园”“狮子园”“竹梅烟舍”“破尘尊者”“破尘居士”(雍正),“延薰山馆”“四知书屋”“长春居十”“三友轩”(乾隆),“绘韵楼”“随安室”“沧浪屿”(嘉庆),“无逸斋”(宣统)等,这些印,多是附庸风雅之作,唯有雍正的“破尘尊者”“破尘居士”,还能反映出他的佛教信仰。

古人的斋室印,多有不存在斋室而只存在印章的。如明代大画家文微明,曾为自己的居所取过“友山草堂”“玉磬山房”“玉兰堂”“安处斋”“悟言室”“停云馆”“梅溪精舍”等名称。但文微明开诚布公地声明:“我之书屋多起造于印上。


erweima_wbz印谱.教程.技法 - 分享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