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氣十足,吳讓之刻青田石六面印,傳世作品中絕無僅有

吳讓之刻 青田石六面印,印文:奉檄之餘、坐我春風、楚畹農、楚客、雜佩以贈之、草木有本心。印面尺寸:4.4×4.4厘米,高4厘米,中國嘉德2022年春季拍賣會,清寧—金石篆刻藝術,成交價格:782萬。

印文:奉檄之餘、坐我春風、楚畹農、楚客、雜佩以贈之、草木有本心。

尺寸4.4×4.4×4cm

材質:青田石

出版:

1、《吳讓之印存》第一冊,吳隱輯,上海西泠印社刊行,1904年鈐印本。
2、《中國篆刻叢刊》第二三卷,P5、P7、P9,小林斗盦輯,日本二玄社刊行,1983年。
3、《吳讓之印譜》P168-169,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1998年。
4、《中國璽印篆刻全集》第四冊,P73,茅子良編,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1999年。
5、《中國歷代印風系列 清代徽宗印風(下)》P74,重慶出版社出版,1999年。
6、《吳讓之篆刻及其刀法》,於子良編,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1999年。
7、《中國歷代篆刻集萃》鄧石如·吳讓之,P52,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2007年。
8、《篆刻全集》第六冊,P54,日本二玄社刊行,2010年。
9、《珍本印譜叢刊·吳讓之印存》P11-14,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2020年。

此印六面均為白文,印文分別為“奉檄之餘”“坐我春風”“楚畹農”“楚客”“雜佩以贈之”和“草木有本心”,氣息古雅朴茂,風格意在仿漢,而實際上更近於鄧石如。其中“奉檄之餘”“坐我春風”“楚畹農”“雜佩以贈之”四面為粗白文,布局平勻穩當,篆書曲直合度,有漢白文印渾厚之感;“楚客”“草木有本心”為細白文,線條流暢,刀法精到,有漢人玉印精美之質。自然,典雅,對筆意和刀法的充分重視,吳讓之對於漢印和鄧石如印風的融合於此印足可觀之。吳讓之用刀迥異前人,並不強調硬入沖刻,而是以輕淺取勢,淺削披轉,不拘成式,最終以筆意的表現為指歸。

這在“奉檄之餘”“坐我春風”“楚畹農”“雜佩以贈之”四面粗白文印中體現得尤其明顯:走刀時快時慢,長刀、短刀、切刀、沖刀一併用之,刀口清淺且處處可見,線條收尾處不作特殊處理,似乎特意為了讓人看見其用刀之法。而這一切都是在很隨意的情況下發生的,故而看起來很複雜的用刀,所得線條質感與印面效果卻不會讓人絲毫感覺“做”,依然還是一副優美的模樣;筆意的表達當然是鄧派的重要特點,只是吳讓之在刀法上一變完白的剛健婀娜而為輕快流暢,使得線條的立體感大大增強,線條的趣味也因此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吳昌碩“氣象駿邁,質而不滯”,說的或許就是這種感覺。

吳讓之(1799-1870),原名廷揚,字熙載,以字行,五十後改字讓之,亦作攘之,號讓翁、晚學居士、方竹丈人等。齋堂晉銅古齋、師慎齋。江蘇儀征(今江蘇揚州)人。清代篆刻家、書畫家,包世臣入室弟子。篆隸行草無所不能。亦善畫。篆刻初宗漢印,悉心模仿,後師鄧石如,參以己意。晚年之作入化境,一生刻印以萬計,破前人藩籬而自成面目。印文方中寓圓,剛柔相濟;用刀流暢自然,應情處理不假造作。在明清流派篆刻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存世有《吳讓之印譜》、《晉銅古齋印存》、《師慎軒印譜》、《通鑒地理今釋稿》。


erweima_wbz 篆刻小站 ...

學習交流微信號:wenbaozhai365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