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王福庵誕辰140周年,王福庵印存精粹,出版,徐才友

王福庵先生1880年生於浙江杭州,1960年病逝於上海四明村寓。初名壽祺,字維季,後更名禔。號福庵,後以號行。別署屈瓠,印佣,羅剎江民,石奴,遊藝室,苦晚齋、春住樓、麋硯齋。晚年自號持默老人。其祖父王言為嘉慶戊寅舉人,其父王同為晚清進士。代表“新浙派”的王福庵,印藝日臻完美,他的細朱文印尤其耀眼,時人謂王福庵可與吳昌碩,趙時㭎鼎足而立。

王福庵像

王福庵先生幼承家學,喜愛訓詁,耳濡目染,一心向學,對金石書刻的癖好深入骨髓。他曾說:“余年十二即解,愛好印章,見汪(啟淑)丁(敬)兩氏印譜,輒心儀焉。”可見,王福庵先生未及弱冠即沉醉於玩刀弄石,並結識了長其十四歲的杭州金石書刻家鍾以敬。鍾氏善篆刻,法西泠諸家,被同道推為浙派巨擘。福庵先生受鍾氏影響,對“西泠八家”情有獨鍾,服膺並取法趙之謙、吳讓之和吳聖俞等。

望雲慚高鳥,臨水愧游魚

斗酒散襟顏

及至青年,他25歲同丁仁、葉銘、吳隱等創建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學、兼及書畫”為宗旨,嘉惠後學,聲名遠播。“若論創作而能進入近代印學史、篆刻史,四君子中唯有王禔有開宗立派之風。”(陳振濂語)

到了中年後致力於書法篆刻的繼承與創新。有時論“印繼八家傳一脈,書工二篆卓千秋”。此時,福庵先生治印,無論朱文、白文,即見刀石,又見筆墨,篆法工穩,安排妥帖,用刀精緻,別開生面。正如沈禹鍾《印人雜詠》詩云:“法度精嚴老福庵,古文奇字最能諳。並時吳趙能相下,鼎足曾分天下三”。成為浙派新的領軍人物。

晚年客居上海四明村。深研書印,埋頭藝事,喜鬻書、印自繪。印界向為“不通古籀,無以識三代彝器;不辨二篆,無以鑒古璽之時代”。而他就精於古文字研究,著有《說文部首檢異》、《麋研齋作篆通假》。“福廠先生的篆刻,如出谷芳蘭,又如大石喬松。前者其形,後者其質”。(葉一葦語)他以書入印,將“畢生精力都用在印學上,亦擅長細朱文,創作甚富,茂密穩練。所作多字詞句和鑒藏印,更見本領。”(沙孟海語)他的一生始於印,也終於印。

綜觀福庵先生60餘年的書刻生涯,他對印學的貢獻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1904年,他與丁仁、吳穩、葉銘四人在杭州西湖孤山共創了西泠印社,為世界印社之祖,如今已成為具有國際影響的藝術團體。

不囿於“西泠八家”,吸收了吳讓之、趙之謙、徐三庚等家流動的印風,以自家的個性之書體入印,且以細朱文為主流,多字印細朱文印尤為精絕,神乎其技。如“願得黃金三百萬,交盡美人名士,更結燕邯俠子”與“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兩印都形取小篆,循規入矩,圓轉秀美,堂皇典雅,茂密華滋,用刀縝密,精準傳神。他這一路的印作,將篆刻的整飭和諧之美、節奏韻律之美、精緻細膩之美、茂密流動之美都發揮到了極致。充分體現了“福庵派”印風無窮的藝術魅力,將元朱文印推向一個更新更高的藝術境界。

三、耽於印學研究,著書立說。從文字學、篆文書法等方面為後學作出了楷模。除上面提到的兩處之外,還出版了《說文部首撿遺》、《福庵藏印》、《麋硯齋印存》等。

四、民國初年至北京,任印鑄局技正。期間被請刻“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印”。

五、熱心指導後學,成才的弟子有吳朴堂、韓登安、江成之,徐家植,汪新士、王京簠等皆一時俊彥。尤其是頓立夫,本是王家的黃包車夫,把他培養成書家印人,並被邀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印”。藝林傳為美談。

“西泠四君子”中,若以印藝而言,首推王氏。開宗立派,風流至今遠在葉、吳、丁三家之上。我們品賞他的印章,領略他的印風,為他的藝術創作感到震驚與折服,他的每顆印,完美精巧,工而不呆;字字靈動,顧盼有姿。讀他的印,彷彿在欣賞江南美女,讓你心動、留戀、享受、舒服的不能自拔。他的細朱文印,確實達到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境界。古人所謂“藝之至者不能二工”。吾輩凡夫,窮其一生,追求一藝也未必有成。福庵先生,穎悟勤奮,藝兼多美,且爐火純青。他獻身藝術,至死不渝的精神值得吾輩學習。

此集共收印章482枚,是以王福庵先生已出版的《王福庵印譜》、《麋硯齋印存》、《福庵印稿》、《羅剎江民印稿》等印集中精選而成。此編是我繼《鄧散木書法篆刻學》、《鄧散木印存精粹》、《齊白石印存精粹》後編成的又一本新書。“見紅”則喜,以饗讀者。如有錯誤之處,還望賢者教之,不甚銘感。

在編此書時,曾得了出版社潘之主任悉心指導,女兒蟲穎利用大學間隙幫助整理打稿,在此一併拱手致謝!

徐才友於望月樓

己亥冬日


erweima_wbz 篆刻小站 ...

學習交流微信號:wenbaozhai365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