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王福庵诞辰140周年,王福庵印存精粹,出版,徐才友

王福庵先生1880年生于浙江杭州,1960年病逝于上海四明村寓。初名寿祺,字维季,后更名禔。号福庵,后以号行。别署屈瓠,印佣,罗刹江民,石奴,游艺室,苦晚斋、春住楼、麋砚斋。晚年自号持默老人。其祖父王言为嘉庆戊寅举人,其父王同为晚清进士。代表“新浙派”的王福庵,印艺日臻完美,他的细朱文印尤其耀眼,时人谓王福庵可与吴昌硕,赵时㭎鼎足而立。

王福庵像

王福庵先生幼承家学,喜爱训诂,耳濡目染,一心向学,对金石书刻的癖好深入骨髓。他曾说:“余年十二即解,爱好印章,见汪(启淑)丁(敬)两氏印谱,辄心仪焉。”可见,王福庵先生未及弱冠即沉醉于玩刀弄石,并结识了长其十四岁的杭州金石书刻家钟以敬。钟氏善篆刻,法西泠诸家,被同道推为浙派巨擘。福庵先生受钟氏影响,对“西泠八家”情有独钟,服膺并取法赵之谦、吴让之和吴圣俞等。

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斗酒散襟颜

及至青年,他25岁同丁仁、叶铭、吴隐等创建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嘉惠后学,声名远播。“若论创作而能进入近代印学史、篆刻史,四君子中唯有王禔有开宗立派之风。”(陈振濂语)

到了中年后致力于书法篆刻的继承与创新。有时论“印继八家传一脉,书工二篆卓千秋”。此时,福庵先生治印,无论朱文、白文,即见刀石,又见笔墨,篆法工稳,安排妥帖,用刀精致,别开生面。正如沈禹钟《印人杂咏》诗云:“法度精严老福庵,古文奇字最能谙。并时吴赵能相下,鼎足曾分天下三”。成为浙派新的领军人物。

晚年客居上海四明村。深研书印,埋头艺事,喜鬻书、印自绘。印界向为“不通古籀,无以识三代彝器;不辨二篆,无以鉴古玺之时代”。而他就精于古文字研究,著有《说文部首检异》、《麋研斋作篆通假》。“福厂先生的篆刻,如出谷芳兰,又如大石乔松。前者其形,后者其质”。(叶一苇语)他以书入印,将“毕生精力都用在印学上,亦擅长细朱文,创作甚富,茂密稳练。所作多字词句和鉴藏印,更见本领。”(沙孟海语)他的一生始于印,也终于印。

综观福庵先生60余年的书刻生涯,他对印学的贡献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1904年,他与丁仁、吴稳、叶铭四人在杭州西湖孤山共创了西泠印社,为世界印社之祖,如今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艺术团体。

不囿于“西泠八家”,吸收了吴让之、赵之谦、徐三庚等家流动的印风,以自家的个性之书体入印,且以细朱文为主流,多字印细朱文印尤为精绝,神乎其技。如“愿得黄金三百万,交尽美人名士,更结燕邯侠子”与“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两印都形取小篆,循规入矩,圆转秀美,堂皇典雅,茂密华滋,用刀缜密,精准传神。他这一路的印作,将篆刻的整饬和谐之美、节奏韵律之美、精致细腻之美、茂密流动之美都发挥到了极致。充分体现了“福庵派”印风无穷的艺术魅力,将元朱文印推向一个更新更高的艺术境界。

三、耽于印学研究,著书立说。从文字学、篆文书法等方面为后学作出了楷模。除上面提到的两处之外,还出版了《说文部首捡遗》、《福庵藏印》、《麋砚斋印存》等。

四、民国初年至北京,任印铸局技正。期间被请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印”。

五、热心指导后学,成才的弟子有吴朴堂、韩登安、江成之,徐家植,汪新士、王京簠等皆一时俊彦。尤其是顿立夫,本是王家的黄包车夫,把他培养成书家印人,并被邀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印”。艺林传为美谈。

“西泠四君子”中,若以印艺而言,首推王氏。开宗立派,风流至今远在叶、吴、丁三家之上。我们品赏他的印章,领略他的印风,为他的艺术创作感到震惊与折服,他的每颗印,完美精巧,工而不呆;字字灵动,顾盼有姿。读他的印,仿佛在欣赏江南美女,让你心动、留恋、享受、舒服的不能自拔。他的细朱文印,确实达到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境界。古人所谓“艺之至者不能二工”。吾辈凡夫,穷其一生,追求一艺也未必有成。福庵先生,颖悟勤奋,艺兼多美,且炉火纯青。他献身艺术,至死不渝的精神值得吾辈学习。

此集共收印章482枚,是以王福庵先生已出版的《王福庵印谱》、《麋砚斋印存》、《福庵印稿》、《罗刹江民印稿》等印集中精选而成。此编是我继《邓散木书法篆刻学》、《邓散木印存精粹》、《齐白石印存精粹》后编成的又一本新书。“见红”则喜,以飨读者。如有错误之处,还望贤者教之,不甚铭感。

在编此书时,曾得了出版社潘之主任悉心指导,女儿虫颖利用大学间隙帮助整理打稿,在此一并拱手致谢!

徐才友于望月楼

己亥冬日


erweima_wbz印谱.教程.技法 - 分享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