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臨王福庵和韓登安的印,用刀法變化體現點線面關係

自然界的一切物體都具有一定的外觀,但是給人們的感覺不一定都是美的,特別是經過人們的主觀想象而加工創造出的物品,給人的美觀差異更大。

篆刻藝術也不例外同樣給人以美和不美的感覺,有的篆刻作品能給人們留下永恆的美感就是篆刻藝術,它能給人無限的享受,有的只能僅僅作為印記之用,不能供人欣賞。

篆刻從古到今的發展,已成為一種情趣高雅的藝術,它給人以美的享受,並陶冶人們的情操。當前篆刻藝術正吸引着越來越多的愛好者的眼球,並為此樂此不彼。

歷代的篆刻藝術家們,他們都自覺或不自覺地對篆刻孜孜以求,並對其不懈地研究和探索,使其至美的最高境界。然而,構成篆刻藝術美的最小元素是點、線、面、人們利用點、線、面這三個基本要素,在篆刻的外在形態上,即運用長短、大小、粗細、方圓、曲折等等的不同變化組合,形成一枚枚具有鮮明個人特點的藝術品,從而予人以美的享受。為此,學習篆刻就必須深入了解點、線、面及三者之間的關係,並且熟練運用好這種關係和變化,這對篆刻創作來說是十分關鍵的。

篆刻者都知道,刀法是篆刻藝術的重要表現形式,也是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那麼怎樣運用刀法的變化來體現點、線面的關係呢?篆刻藝術在發展過程中不同的藝術流派又是怎樣形成的呢?實際上篆刻家就是通過點、線、面來追求刀法上不同意趣的變化,從而形成不同審美趣向的流派風格。

例如:在篆刻作品的創作過程中,反映出來的動與靜、剛與柔、俗於雅、輕與重、疏與密、緊與松等等的感覺,是篆刻家們用刀的驅使下進行運動的結果,把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不同個性刀法運用到篆刻中,運用點、線、面等不同手法的組合構成了有規律的運動,表達了篆刻家的創作意圖,構成了種種形態,形成了有方、有曲、有直等等的形態,由於這些點、線、面的緊與密、疏與散便產生了各種不同的美,它不是機械的組合,它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有理念、有趣味的美的感受。

如果一個篆刻者沒有點、線、面的感悟,很難獲得審美的源泉。

當我們在王福庵前輩的篆刻前,首先要用一種較好的方法來描繪他的印稿:

1、將拷貝紙復在王福庵的印稿上,用2B的鉛筆,認真地將王福庵的印稿,以圓點、圓切及平點的方法臨摹下來,然後描好的印稿反過來,形成反字,用膠水將四周貼合在石料上。

2、用雜蠟紙,將王福庵的印稿,用圓點、切點、平點的方法用毛筆描好後,用清水拓在石料上。

王福庵前輩的印稿,是運用了圓點刀、圓切刀、平點刀的方法來完成一枚篆刻,其作品嚴謹工穩、典雅和諧,有一種靜態的美。

王福庵前輩的印稿,是運用了圓點刀、圓切刀、平點刀的方法來完成一枚篆刻,其作品嚴謹工穩、典雅和諧,有一種靜態的美,他的圓朱文圓轉秀美,無論文字多少,筆劃繁簡,經過他的處理,非常自然均勻美觀地統一在一枚篆刻中,欣賞他的圓朱文,猶如潺潺流水,舒暢妥帖入微,映出他那嚴謹、秀雅的風格,給人一種柔和優雅的美感,以及一種明媚、輕柔、端莊的優美意境。在他那多字印中,呈現出了他那無以倫比的駕馭能力:字與字之間找不出一點點瑕疵,所以要臨摹他的印,能臨到八成神似就非常好了。他的圓點刀很小,一划中有三到五個以上行刀,很難掌握。篆刻要達到形神兼備,形似易而神似難,要有耐心地臨摹他的每一件作品。王福庵的印,不但印面雋美,而且底板異常清晰,其功力深厚,給人以一種活力動感之美。

韓登安是王福庵的學生,他是以圓切刀為主的方法來完成一枚篆刻,底部有一波三折效果,初學者特別需要以刀法為主來完成一枚篆刻。當刀法達到一定的程度,自然而然地變無法為可能。韓登安的篆刻特點是筆筆有來源。功夫深厚,氣韻生動,以動勢感來打動人,有曲折之微妙變化,更有一種樸質的自然美觀,筆劃顯得十分遒勁圓潤,刀意濃郁,在圓形的空間中,安排得勻稱,對稱透氣,達到粗細均勻的效果。


erweima_wbz 篆刻小站 ...

學習交流微信號:wenbaozhai365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