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楚生魏碑边款深谙少则得这一哲理,特色鲜明饶有情趣

来楚生的魏碑边款刻的很有特色,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笔画比较细,结体在魏碑与隶书之间,只存魏碑大致的感觉,暂且可称之为不纯粹的魏碑;一类是线条较粗,笔画厚实,转折棱角分明,结体紧密,强调魏碑特征,权且称为纯粹的魏碑。

来楚生的魏碑边款不多,能见者大致六七方,但都特色鲜明,饶有情趣。

图10分别为1947年和1949年所刻印章的边款,两方边款都是较细的不纯粹的魏碑,或形式上类似于魏碑,或结体上接近于魏碑,在这里可权且称之为不纯粹的魏碑体。第一方边款:“丁亥上元之夕,负翁拟汉碑额。”

阳识朱文,有界格,很明显看出取法于魏碑形制,而字的结体则介乎于魏碑与隶书之间,隶书偏多一些,在形式上则是魏碑常用的界格和阳识刻法。整篇字的笔画穿插极尽巧妙,“元”“夕字的笔画向左伸展,为了舒展,边款残破以避让,“夕”字的撇划和“拟”字的捺划穿插,使本身各个独立的字产生了关系,再加上界格帮助,使其在矛盾中又显得协调统一。

第二方边款:“王临祉属猪,释迦象|区一心供养,然犀刊记。”边款分两行,中间用界格分开,竖向的与字之间无界格,字的结体偏魏碑多一点,整个边款,字的笔画较细,章法显得尤其有趣,“主:临祉”“属猪”“释迦象一区一心供养”“然犀刊记”之间都留有空间,使之在一个本不透气的空间里生出空间,气息也就得以流畅,相互呼应。

第三张为1947年所自题的“来楚生印稿之五”,这是笔者仅见的来楚生魏碑体的墨迹,根据图片显示,笔画较细,无特别纯粹的风格特征,可看作是这一时期一种阶段性的尝试。

图11为1949年所刻的边款,可以看出,已然是纯粹的魏碑体风格了,笔画粗细搭配和谐自然,使得书法看起来生动活泼,充满节奏的律动感。

图12的两方边款,第一方未纪年,第二方为1949年所刻,根据风格推断,第一方也应是这一时期所刻。这两方魏碑边款,魏碑的风格已经非常纯粹,在气势上和《始平公造像》的风格有些类似,但在具体细节上又略有不同,《始平公造像》的笔画饱满,来楚生有些笔画则较细,但也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例如“然”字右边的撇画较细,但这也是为了章法的需要,以粗细对比产生虚实;还有一点就是转折处略有不同,来楚生故意把转折强化,把魏碑的硬朗之气体现出来了。

可以看出在这一时期,来楚生对魏碑体进行了长达7年的尝试,并得到一些理解和所需的营养,在经过取舍之后,毅然放弃了魏碑体,把自己的精力放到了适合自己的书体上,可见来楚生是深谙“少则得”这一哲理的,正因如此,来楚生才能在书画印之中找到平衡点和契合点,从而在书画印艺术上取得了开创性成果的。


erweima_wbz印谱.教程.技法 - 分享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