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山印派溯源林皋生平及篆刻艺术,篆艺之精绝影响深远

翻开中国的印学史,清初的林皋 绝对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他生于 清世祖顺治十四年(1657 ),卒年不 详,有关考证可以证实他1726年还 健在,推算他享年超过了70岁。他字 鹤田、鹤颠、鹤道人、耕石、学憩, 別号众多,如大林、草衣道士、虞山 一叟、九牧后人、衣白山人、幽坡居 士、仙霞遗叟、石梅老人、二十四桥 客等。斋堂有宝砚斋、宝研斋、凝翠 堂、红豆山房、前江后山书堂等。

生于常熟

撰文介绍林皋,首先要解决的一 个问题,就是林皋到底是哪里人。埋首査阅林林总总各种书籍资料,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甚至有的以讹传讹。

一般书籍都称,林皋为福建莆田人,因先祖游宦常熟,遂客居在江 苏常熟。也有称他生于莆田,因官于 常熟才定居在常熟的。甚至有人细致 地考证出他祖籍为现在的福建省莆田 市荔城区西天尾镇乌石村。我们看到 《林皋印谱》中林皋自记也刻有一方 “莆阳鹤田林皋之印”,似乎可以作 为证据之一。莆阳即今之莆田,唐宋 时还包括邻近的仙游地区。

但是,林皋的篆刻作品屮,更 有“生于虞山”、“喀山人”、“子 游里人”、“家在子游阙里”、“家 在仲雍山下”、“虞山林皋鹤田氏之 章”、“虞山林鹤田宝砚斋所藏书画 记”等很多自用印。

“子游”是孔子三千弟子屮唯一 的南方夫子言偃的字。言子是常熟人,那么,林皋自刻的“子游里人”、 “家在子游阙里”印也证明他自认是 常熟人。“仲雍”与其兄泰伯是勾吴 国和常熟的始祖,仲雍殁后葬在虞 山。林皋刻制“家在仲雍山下”一印 或可看作他对家乡常熟始祖的缅怀。 他在一印章的边款上刻着款i只“康熙 乙亥春二月,虞山林皋”,与“生与虞 山”、“虞山人”等好多自刻印文一 样明白。常熟图书馆古籍部藏有一册 《林皋印谱》,首页上他白署“琴川林 皋鹤田氏篆”。“琴川”是弦歌之乡常 熟的别称。林皋偶尔自制一枚“莆阳 鹤田林皋之印”,或许只是表示他不 忘先辈迁居来常熟之前莆阳的先祖, 这在古人作品署名时也是常见的。

以上资料可以斩钉截铁地证明, 林皋自己确定是出生在常熟的,他自认的地域身份槪念是常熟人,明白无误!

许多历史资料记载林皋时都依据 他的祖籍来作介绍,大多称他“莆田 人”,或在莆田和常熟两地之间含糊 其辞,却有几处写得很清楚明白:

1.常熟著名学者钱陆灿康熙十二 年癸丑(1673 )为《林皋印谱》作的 序言中写道:“鹤田之由莆田而徙常 熟也,自其先世游宦,始承荫袭华而 子孙占籍矣。”他对林皋应该十分了 解,林皋自己也记述16岁时就持印谱 去拜见过钱陆灿。钱陆灿很赏识林 皋的艺术才华,以“晚年印人中第一 友”相称。

2.康熙九年(1670 )进士、文渊 阁大学士太仓人王锬在《林皋印谱》 序中写道:“虞山林子鹤田,本闽中 家族,其先世官于虞山,因家也。” 与林皋同时代且相当熟悉的两位名人 都同样记载林皋的“先世”已经迁居 到了常熟,应该可信。

3.浙江丁仁等四人1937至1939年 汇编的《丁丑劫余印存》、西泠印社 创始人之一叶铭的《广印人传》、民 国时北京大学篆刻教育家寿玺的《篆 刻学讲义•印人》中都介绍“林皋, 常熟人”,未有提及“莆田人”。

《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等辞 书的“籍贯”条目都解释为“一个人 的祖居地或出生地”。既然“祖辈居 住地”和“自己出生地”都可以叫做籍 贯,那么,称林皋是莆田人或者常熟 人都没有错。以他的出生地和一辈子 居住生活、从事艺术创作的江南名城 常熟作为籍贯来介绍,对于了解和考 证、研究林皋的艺术生平、文化环境、 风格元素等必定会更加科学、明晰、 有效。

因此,我们应该更科学严谨地 介绍:林皋是江苏常熟人,出生于常 熟,祖籍福建莆田。

虞山开派

常熟是江南历史文化名城,素以 文化底蕴深厚和历史人文荟萃而闻名 于世。在篆刻艺术领域,也是名家辈 出,领风气之先。清光绪时庞鸿文修 《常昭合志》“人物卷”记载有篆刻家 5人;民国时期丁祖荫等纂修的《重修 常昭合志》“人物志•书家”部分记载 篆刻家10人。但事实上常熟不少篆刻 家往往兼擅书法绘事,金石名为书画 盛名所盖,因而更多篆刻家被记录在 书法家或画家行列中了。今人庞士龙 于抗战前编的《常熟印人传》记录印 人六十多位,到1964年又增至99位, 书名改为《常熟印人录》。所录印人, 或远师秦汉,模刻鼎彝;或力追文、 何,登堂入室;或法宗浙皖,私淑丁、 邓;或踵武前贤,师法仓老。各有蹊 径,自成面目。也有的著书立说,集印 为谱,为常熟后人留下了十分宝贵的 艺术学习和研究的资料。

常熟篆刻,最早的记载可追溯 至元代的缪贞。缪贞,字仲素,号乌 目山樵,斋名述古堂;世居常熟,出 身名宦,初赴浙江为官,后隐居不 仕;好古博识,善书法篆刻,当时就 已经“名闻吴中”。原常熟县西城门 内虞山山麓致道观遗址下临街有“虞 山福地”牌楼,建于元代,即是缪贞 题额。后人称其篆刻“以正为变,以 变为正,极乎精微,夺乎天造,殆不 可以形迹求也”。缪贞著有《书学明 辨》一书,明初常熟著名文化人林大 同曾为此书作后序一篇,可惜时光流 逝,目前这本书连同他的篆刻原石和 印蜕都已经无法见到了。

相传文人治印是从元代书画泰斗 赵孟頫开始的。此前,从商周开始, 历代所有的印章都是由专门的工匠在 金、铜、银、牙、角、玉等坚涩的硬 质材料上凿刻而成的,或者先刻制印 范后再用金属浇铸成印。赵孟頫首开 士大夫亲手刻印的风气,自己篆刻了 “赵氏子昂”、“赵孟頫印”等象牙 印。即使有人考证出赵氏的印章是他自己先篆书印稿、配篆妥帖后仍由工 匠来刻制完成的,依然不妨碍我们认 为是他开了中国文人治印的先河。而 就是在元代同一时期,离开赵孟頫所 在浙江湖州不远的常熟,也已经出现了缪贞的治印实践,并且在篆刻风格 上也忠实传承赵孟頫的圆朱文面目, 取得了名闻吴中的成就,可见当时常 熟地区书画文人们的善于学习、积极 吸收,以开放的心态对外交流,紧随 时代最新的艺术脉搏,站在了艺术潮 流的最前沿。元代常熟缪贞的篆刻创 作,证明常熟也是全国最早形成文人 从事篆刻艺术创作的地区之一。

元末画家王冕发现可以用脆软细 腻的花乳石来刻印,这一重大发现强 有力地推动了文人治印时代的到来, 使篆刻从工匠制作实用印章中蜕变出 来,成为一种真正独立的艺术样式具 备了物质上的可能性,为明清篆刻流 派的形成和活跃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明代,常熟篆刻愈加繁荣,涌现出了戈 汕、陈仪、陈佑、陆瑞澂、王亮、钱孙 艾、陈煌图、严栻等一大批篆刻名家, 为日后虞山印派的涎生拓开了一块丰厚的沃土。我们能够在《小石山房印 谱》、《小石山房名印传真》、《学山 堂印谱》、《铁琴铜剑楼藏印谱目》等 书籍中拜读到这些先贤的金石作品。

清初,吴门书坛领袖文徴明的长 子文彭精于篆刻,风格工稳,有六朝 苍劲古朴之气。传说文彭在南京西虹 桥畔偶然遇上了挑运青田石的老汉, 发现这些温润可爱、半透明的灯光 冻石易于受刀刻印,一下子购买了四 筐,然后带着这些石章从南京刻到了 北京,尽情施展自己篆刻印章的艺术 才华,成为一代篆刻宗师。他和弟子 何震开创了我国印学史上的第一个篆 刻流派一吴门派。

常熟与苏州紧邻,由于地理位 置的优势,使得一批常熟印家能够很 便利地学习到吴门派篆刻艺术的风 貌,深受文、何的影响。他们精研篆 籀,锐意出新,治印水准不断攀升,艺术影响进一步扩大,使常熟印坛的 活跃和艺术成就达到了高峰。此时, 常熟人沈龢、林皋、王瑾三人以相似 的印品风格、雄厚的创作实力、艺林 的地位和影响,终于水到渠成地创立 了世人所公认的篆刻流派一虞山印 派,其中林皋的成就最为突出,被认 为是虞山派的开山鼻祖。清代山东维 县郭伟绩编辑的《松筠桐荫馆印谱》 收录了林皋和沈龢、王瑾三人的不 少印章,他撰写的序言中已有了“虞 山派”的明确记载,这是最早出现虞 山印派名称的历史记录。非常著名的 明末太仓张灝《学山堂印谱》、清常 熟顾湘《小石山房印谱》都有辑存虞 山派印人的印迹。从此,虞山印派代 有传人,不断发扬光大,并与虞山画 派、虞山琴派、虞山诗派一起成为常 熟辉煌灿烂之历史文化的四大亮点。

他在吴门派之后、浙派兴起之前开创 了虞山派。怛历代民间的艺术传播都 是松散无序的,各家的艺术评述也是 众口纷纭、各执一词。存的书刊将林 皋的篆刻风格流派称为“林派”;有的 因他的祖籍福建而将他误称“闽派” 或者是“莆田派”;也有人将他和太仓 的汪关、常熟的沈世和等合称为“扬 州派”,或“吴门派”、“娄东派”; 有的因为他的风格面貌,把他当做 “东皋派”……同—个林皋竟然被归 入八个不同的篆刻流派,确实有点杂 乱无章,但也从另—个侧面反证出林 皋是淸代篆刻研究屮一位重量级的人 物,

当代著名书画篆刻家吴颐人先生 在《篆刻法》一书屮指出:“这种按地 域分(流派),而不是按作者的艺术 风格分的传统分法,很容易使人们的 认i只模糊,槪念混乱。”“按地区、锫 贾的分类法是缺乏科学依据的,绐后 人探讨艺术风格、师承关系造成了混 乱。” 同—地区的篆刻家倘若风格各 异,那肯定不属于间一流派。方去疾 先生撰《明清篆刻流派印谱》序言屮 说:“明淸两代的篆刻流派,以前均以 姓氏、地区来名派,问题就复杂了。” 他认为“只有以人名定派为当”。而 且,他认为不能仅仅以“姓氏”区别, 否则就难以区别何震与何通、吴熙载 和吴昌硕。再如关于安徽邓石如的篆 刻流派,就有“徽派”、“皖派”、 “黄山派”、“新安派”、“邓派”等 不间名称。凡此种种,充分暴露了传 统学术研究屮明显存在的随意性和不 严密性。考察一个艺术流派的形成, 要进行分析、归纳、提炼等工作,而这 种研究的前提娃实亊求是地尊重历史 的客观,首先确定一个科学的坐标和 依据诸多异彩纷呈的艺术流派究竟 如何分门立派,尚有待于书画理论界 进一步分析、论证。倘若屮国书法家 协会篆刻委员会、屮国篆刻艺术院、屮 国美术学院、西泠印社等能联合组成“篆刻流派课题组”,通过科学而广泛 的分析、梳理、比照、甄别、论证,作 出最权威的结论,将是我国篆刻理论 界史无前例的一项重大突破。

纵然篆刻流派的标杆尚待建立, 但林皋及其虞山印派无疑会永远载入 屮国篆刻史。

艺术巨匠

虞山之麓的“宝砚斋”,明窗净 儿,藏书盈室。林皋自幼潜心于篆籀 金石的学习,对汉印有深入研究,16 岁时治印已小有名气。有人评价林皋 是屮国文人用细朱文入印的开创者之 一。他的篆刻风格以工整为主,章法 布局繁简相参、疏密得当;结构经营 平整稳妥,篆书印文端庄秀美;用刀明 快劲挺,印风清新爽人。沙孟海先生 《印学史》评价林皋治印“自具信心, 不肯随波逐流”,“常刻细朱文,比文 彭更高明”。台湾冯作民《屮国印谱》 称林皋的篆刻“绵密秀劲,极尽清丽 之妙趣”。当时的书画名家和收藏家 王石谷、吴历、恽寿平、王鸿绪、高士 奇、杨齊、马元驭、徐乾学等人的用印 多出于林皋铁笔。

林皋的篆刻受苏州文彭、太仓汪 关父子、常熟本地沈世和等的影响和 启发,颇有心悟,时出新意。他所刻的 朱文印,转角圆润,纯净典雅。“杏花 春雨江南”一印,堪称林皋篆刻的代 表作。此句乃同屮佳句,境界柔美,令 人遐思,为历代艺术家们所赞赏,于 是,纷纷入画、入书、入印、入歌…… 它引发了无数文人的情感共鸣,拨动 了无数人珍藏在心灵深处的柔情,唤 起了长久思念的情愫和心境。林皋此 印风格虽近汪关细圆朱文“春水船” 一路,但没有停留在汪关平整精工的 创作层面,而是有创新提升。章法上, 落落大方安排“六等分”,分朱布白亭 匀妥帖。线条自然流畅、俏丽秀挺,刚 直屮带有弧意,显出线条的流动和张 力。点画交叉、衔接处看似漫不经意留下的“焊点”,与丝丝悬垂之笔自然 过渡,宛如春雨中的垂柳依依、杏花 点点。沪上韩天衡先生评价说:“观其 此作,篆刻洗练,章法稳贴,用冲刀f 于温穆中透露出挺峭的英迈之气。以 整件作品论,境界俏丽平和,贴切间 义,饶有文人治印的书卷气。”西泠印 社叶一苇先生评析:“假如用丁敬的 高古拙朴,就很难表现出杏花、春雨、江南这样的情景。而林皋的秀丽,却 托出了这个境界。”

再如林皋“晴窗一日儿回看”印, 七个字中五个字是完全对称字形,“晴”之右、“看”字下部之目、上 部二向上弧线也都局部对称,法度森 严,功夫了得。章法则完全不间于“杏 花春雨江南”,占地随字形繁简精心 设计、周密处理。匀净光洁、平正秀丽 的铁线篆端庄大方,毫无板滞或雕琢 做作之感,每个篆字之间均无粘接, 虽字字独立,却气息贯通、疏密得当。

“晴”、“儿”二字向上的笔画与边栏 相接,使得印文与边框血脉相通、浑 然一体。我们赏读这方传世精品时似 乎可以感受大师在常熟的宝砚斋,丹 青翰墨之余临窗远眺,见十里虞山郁郁葱葱,千顷尚湖微波粼粼,晴空一 碧,云蒸霞蔚,江南福地物阜民丰,隐 约可闻游文书院琅琅书声、焦尾泉边 泠泠古琴,令人浮想联翩,宠辱两忘……这是一种文人理想中的至高至美境界。沙孟海《印学史》,方去疾《明 清篆刻流派印谱》,吴颐人《篆刻五十 讲》,吴颐人、舒文扬《古今百家篆刻 名作欣赏》,赵昌智、祝竹《中国篆刻 史》,叶一苇《篆刻欣赏》等许多篆刻 书刊都将林皋这两方细圆朱文印章作 为艺术经典来欣赏和学习。

汪关的篆刻追溯汉法,布局严 谨,刀法流畅,富有凝练之美,能够 在工整腴润中兼有疏宕刹落的情趣, 始创破边并笔的艺术手法。林皋效 法汪关,运刀严谨,但在白文印中运用破边、并笔的技法却不多,点到为 止,但求精微。可见林皋对前人的学 习借鉴也是有所取舍的,“学一半, 弃一半”是明智的学方法。林皋治 印,闲章最多,姓名印次之,斋馆印 更次之。一般认为刻多字间句印是 篆刻创作的难题,难在方寸之屮全局 章法的和谐妥帖、分朱布白的重心均 衡、各字篆法架构的协调呼应等。一 印多字之中只要有某一字、某一处畋 笔,就如美人之吵一目、壮士之折一 肱,令人扼腕痛惜。林皋却在多字印 上更能显出他的大师功夫,或流畅绵 密,或沉稳精严,“无一字不合法, 无一笔不灵动”,不愧为清初印坛上 有突出成就的大师。

林皋篆刻大多以冲刀为主,追求线条的劲挺流畅、稳实明丽,但仔细端详大师印稿,并非仅仅只使用单一 冲刀的创作手法。他很多印章的线条 明显使用了切刀技艺,抑或是以冲、 切刀相结合创作完成。印痕中可见以 刃切石、刀杆起伏的轨迹。林皋印中 垂直之画的收笔端往往含有锐意, 略如三国时“天发神谶碑”一般,转 角方折,棱角分明,且凸显出“悬针 竖”刀锋的凌厉。同时,他刻白文印 的转角处,也有不少故意收刀留驻 处,宁可留有余地也绝不过头。这种 刻白文的转角手法至今仍有不少印人 效仿。他的一些白文印可看出他对于 汉铸印的章法布局融会于胸。以方正 朴茂取势,笔画苍古老辣,字形工稳 大方,颇具阳刚之气。刀法稳健,线条遒劲,不事修饰。布白严谨有度, 疏密处理得当。特别是用方折型切 刀,可视为浙派先声。从林皋印章原 石还可以看到,他刻印精细,习惯深 刻,朱白文线条的坡度都较陡,特别 从细白文印推测,他所用刻刀的刀刃 大概不宽。印文完成后他还细心收 拾,挖底非常干净平整。

艺术大师的功力并非一定要在 剑拔弩张中才能体现,更毋庸靠“醉 笔”、“醉刀”或“花脸”、“杂耍” 来故弄玄虚,在林皋篆刻平和超迈的 境界中我们一样能感受高超的艺术境 界,且更加回味无穷。

后世宗师

林皋从小酷爱金石篆刻,为研习和取法古人的传统,他曾经收集了古 铜印一千余钮,终日玩赏临摹,并拓 为谱录。他一生创作勤奋,将所刻印 章拓成《宝砚斋印谱》。同时代的文渊 阁大学士王锬称赞他:“鹤田林子,虞 山快士,究心斯道,独追正脉,其镌刻 渚体,全用汉篆,不杂史籀及钟彝敦 盘之文,虽海内名家杂出,精于篆学 者,毕竟以林子为当代独步。”娄东画 派创始人王时敏的三子王撰评价说:

“虞山林子鹤田,妙年博雅,自幼于篆 箱之学,潜心研究,故其镌刻,于今日 为最精。”夸赞林皋篆刻“纯熟之至, 迎刃而出,自然浑融,具有天趣”。诗 才儿与钱谦益齐名的吴伟业之子吴璟 在《宝砚斋印谱》序中写道:“少好六 书之学,一见便得深意,挟其技游公卿间,所到车骑辐辏,门限为穿。”林 皋之声名,可想而知。后乂陆续冇《林 鹤出印谱》、《林鹤田印书》、《林鹤田印存》、《林鹤田印稿》(上下册) 等传世。

林鹤田篆艺之精绝见重于当时而影响深远。几百年来他的印风经久不衰。特別是他取法秦、汉、宋、元, 致力于工整一路,作品端庄秀美、淸 劲明快,初学者从他入手容易登堂入 室,得益匪浅,所以历代学习借鉴者 众多淸乾隆间汗启淑《续印人传》 称“两浙久沿林鹤田派……”方去疾 先生称:“林皋章法严密,刀法工致 挺拔,为时所重。他的流风广披浙 两。” 又椐载,乾降年间曾侨杻常熟 的安徽人吴晋“刀法受林皋影响”,刻有《知之草堂印存》行世。湖北的 吴先声“与林寒同时,刻法相近”。 休皋声誉历康熙、雍正、乾降、嘉庆 数朝百余年而不衰,直至道光、咸丰 之际,丹徒的箸名篆刻家也桂生因学 林皋极神肖之能,成《问经堂印谱》 而一举成名。百多年后上海奉贤鞠履 厚的印谱《坤皋铁笔》屮曾摹刻有林 皋的“晴窗一日儿回看”。当代篆刻 人师陈巨来以印风工稳闻名于世,细 阅朱文被世所公认为“近代第一。 他的圆朱文印明显有林氏遗风,且很 有意思地与鞠氏一样也摹刻了林皋

“晴窗一日几回看”印,章法、冲刀、 边栏几乎毕肖,篆法基本一致,用 心审察,仅“窗”字下部篆法稍改;

“日”、“回”和“看”下部的 横向拉伸更显宽博;全印线条的圆势 中略增加了劲直方整。这穿越时空数 百年的经典杰作“翻唱”值得我们对 比、玩味。

常熟历来崇文重教,盛行读书 藏书之风。清代全国四大藏书楼之一 的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有秦汉及 唐宋以来官私铜印、元押、石章等甚 丰,咸丰年间曾辑家藏篆刻成《铁琴 锏剑楼集古印谱》行世 。 1937年因避日寇战乩,主人把藏印埋在古里铁琴 锏剑楼院内。1976年,瞿氏第五代传 人瞿旭初寻旧迹挖掘出土,并秉承瞿 氏高风亮节,将这些珍品悉数捐赠家 乡政府,其中即包括了林皋篆刻原石 53枚、印面79方(因有部分两面、多 面印)。这是我们研究林皋篆刻艺术 极其珍改的权威实物和无价之宝。

赵古泥弟子朱子鹤先生是常熟艺 坛名家,诗、书、画、印兼能。虽客居 他乡半个多世纪,但对家乡的赤子情 怀始终如一。2001年,他多次谢绝了 外地有关文博部门的收藏征询,毅然 同其师兄庞士龙先生的家属一起将珍 藏一辈子的林皋印谱五种六册捐赠绐 家乡博物馆,使林皋这位虞山派开山 鼻祖的作品真正物得其所,回到了文 化底蕴深厚的虞山尚湖的怀抱。常熟 博物馆时任馆长钱浚先生慧眼识珠, 立即组织處山印社朱家炎等专家将 原有馆藏《宝砚斋印谱》、朱子鹤庞 士龙捐赠印谱、瞿氏所捐林皋原石等 进行楮心整理,补全不足的部分,剔 除各本重复出现者,实际汇集1874 方,交上海书店出版社正式印行大型 《林皋印谱》。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 解林皋当时的文化活动、社会交往、艺术地位、篆刻评价等,出版时保留 了原《宝砚斋印》前康熙时期吴地 名流所作12篇序言和和林皋本人的一段 附记。同时,在印蜕之前摄录了 88帧 林皋篆刻原石照片,使读者可以对林 氏的印石经营、用刀深浅、刻款手法 等一目了然。可以说,常熟博物馆《林 皋印谱》是目前海内外研究林皋篆刻 艺术最具权威性、学术性、丰富性的 珍贵资料,对海内外篆刻界、文博界 收藏、整殚、研究、学巧、传播林皋的 篆刻艺术,将起到极大的作出。

虞山印派自开创者林皋之后,薪 火相传,常熟的綮刻艺术不断在继承 中创新。新屮国成立之初建立“政协 金石组”,1983年成立“职工书法篆刻 研究会”“市书法篆刻工作者协会”,

1988年成立虞山印社,2002年建立虞 山篆刻馆,又于“吴文化第一山”虞 山北麓开辟了 “虞山印象”人型摩崖 篆刻景区。常熟被誉为“篆刻艺术之 乡”。虞山印社承办过中国书协篆刻 委会议,编辑印集数种,归之春整理 了《林皋艺术年表》等,篆刻的培训 汫座、展览交流、命题竞刻、宣传研 讨、搜集研究、社刊编印等也与时俱进。


erweima_wbz印谱.教程.技法 - 分享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