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的印人何震,紧随文彭后,登上篆刻艺术殿堂的圣手

文彭于暮年宦游金陵,弃牙刻石,叩开了石章时代的大门。紧随文彭之后,登上篆刻艺术殿堂的是一位绝世圣手——何震。何震(约1530-1606),字主臣、长卿,号雪渔。婺源(时属安徽徽州)人。何震自弱冠时问业于文彭,通六书之旨。传世警句:“六书不能精义入神,而能驱刀如笔,吾不信也”,针砭时弊,至今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何震篆刻能名扬天下,还得仰仗一位精通印艺,时任兵部左侍郎的大僚——汪道昆。汪氏曾将由文彭篆稿的数十方灯光冻石交给何震镌刻,何震过人的篆刻天赋得到了汪道昆的赏识,便利用他在戍守边关军中的人脉资源为其极力推介,使何震“遍历诸边塞,大将军而下,皆以得一印为荣”,名利双收,蜚声四海。

说来有趣,彼时文人皆好提刀刻石,却又不愿以“印人”名世,而何震公然以印人自居,凭借其全面、精熟的篆刻技能,游艺于士大夫之间,长期与文人接触,何震的文化修养也得到很大提高,赋予印章更多的商品价值和艺术魅力。何震的篆刻创作高产、高质,面目多样,以致上达名公宿将,下至商贾贩夫,无人不晓其印章,殁后更是“片石与金同价”,成为晚明最具影响力的职业印人。万历间杨士修尝称:“古印推秦汉,今印推文何”,已将何震推崇到与文彭并驾齐驱的地位。

何震篆刻得益于文彭和顾从德的印谱,又于万历初年受江都张学礼之聘,临摹了大量秦汉古印。长期的古典熏陶使何震除擅长借鉴铸印、凿印、玉印外,对当时尚未明确断代的战国古玺和未得文人赏识的鸟虫殳篆(图1)也作尝试。海量的实践锤炼更让何震能娴熟掌控青田石易显刀笔韵味的特性,印作冲、切皆擅,猛利、酣畅,彰显出进退裕如的痛快感和肯定感。何震篆刻博采众长,各体皆备,镌刻了大批诗文隽语闲章(图2),并有意识追求刀法在篆刻艺术中独立的审美价值。晚年又将自刻印辑成《何雪渔印选》,首开印人汇辑自刻印章成谱之先河。何震驾驭石性,首创的转石就刀单刀刻边款文字的技法,简易生辣,独树一帜,更是成为后世印人相继效仿、经久不衰的典型形式。所有这些,都标志着流派篆刻的真正崛起。如果说是文彭开启了明清流派篆刻之门,那何震是第一个集大成者。

何震个性强烈的印风和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历程深深感染着晚明印坛,尤其在徽籍印人群体中产生了积极的示范效应。彼时徽州“托于印章以为业者十而九”,刻印从业者达上千家。明末活动于江南的著名篆刻家苏宣、朱简、汪关、胡正言等也皆为徽州人。何震与秦汉印章在明末皆被视为典范,临摹何震印作的印人达数十位,成为印坛时尚。像歙县程原、程朴父子广搜其印作五千有余,精选出一千五百余方,摹刻成《忍草堂印选》,流传有绪。清初周亮工说:“自何主臣继文国博起,而印章一道遂归黄山(徽州)。”

诚然,对彼时新鲜“出炉”的大宗秦汉经典印玺,遨游其间的何震,不免多得其表相且过于刻意,对于后学我们务必明察,但又不必苛求于古人的。


erweima_wbz印谱.教程.技法 - 分享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

《天生的印人何震,紧随文彭后,登上篆刻艺术殿堂的圣手》上有2条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