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派印中,对印面向背的处理以邓散木最为丰富。究其原因,在于他重视印边厚薄对印文向背的烘托作用。我们来看几例。“朱文干”(图1)小印中,除了“干”(幹)左下角有一笔斜笔外,全印其他字的笔画结构都左右对称。邓散木就抓住这一笔,加之印边的烘托,使印面呈背右向左。“戈荃”(图2)小印中,“戈”字背左向右,“荃”字左右对称,于是他就很自然地以“戈”字为准,通过白文边框的轻重来突出印面向背。这样的问题对邓散木来说是易如反掌,其处理宗旨是利用印边来突出文字中固有的向背,
其余文字保持中立,手法简单但很有效果。
图1:朱文干
图2:戈荃
还有一些印文,文字左右完全对称,则其向背全靠作者安排了。比如“琴斋”(图3)两个字都是左右对称结构,但邓散木的处理是有明显向背的,左厚右薄的印边突出了印面的向背。
图3:琴斋
邓散木印作中还有一些全印向背处理较为复杂的,效果更耐品味。比如“委和”(图4)一印,上部两个“禾”取同形,结构呈背右向左之势。而两个字的重心均在下部,且“委”下“女”部呈背左向右之势,全印应以背左向右为主。
但“女”部笔画太少,分量有限,作者遂把重任委以“龠”部,不仅“龠”部呈左重右轻之势,更在两个“口”部取右边缺笔的形态,突出向背,使这一左右对称的结构呈明显的背左向右。印面呈现出主要(背左向右)、次要(背右向左)两重向背,层次丰富,极耐品味。其中两个“口”部出人意料的处理尤为令人叹服。
图4:委和
对于不太明显的向背给予组合、强调,对于过分突出的向背则稍淡化之,这也是邓散木的一种处理习惯。比如“建丞书画”(图5),四字中有三字都呈背右向左之势,过于突出,他就将左侧印边上残下重,既不阻挡“书”字的气势,又使全印明显的“左倾”之势有所收敛。
图5:建丞书画
向背处理是章法中较微妙的技法,但事关神采甚巨。邓散木的作品向背明确,着意突出这一点,冠古今之杰。论者或言其技法过分依靠印边,嫌程式化,但并不影响他在这方面突出的成就。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