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璽、秦印、漢印,秦印與古璽區別,漢印時代十個特點

古璽可分為官璽、私璽、古語璽、圖象璽、單字璽和巴蜀文字印。古璽大都以銅作印材,少量的用玉、銀等。先秦的銀璽不是純銀,純金、純銀的印材到漢代才出現。璽的大小尺寸,因國而異,各行其是。官璽大小懸殊,私璽花色繁多,陰文璽、陽文璽都有。印面文字採用當時各國的異文,字型變化多端、布局奇崛.多姿多彩,不拘一格。許多印文,很難辨識,印文外多加邊框,間有田字格。文字剛勁有力,許多字的寫法不同於西周金文,布局上與秦漢印章大異其趣,極盡空靈奇險之能事,疏的地方極疏,密的地方極密,有的字很大,有的字很小,但構思嚴密,對筆劃懸殊文字的疏密挪讓,獨具匠心,能在不平衡中求和諧,矛盾中求統一。春秋戰國古璽的審美意識,為秦漢印章藝術的鼎盛奠定了基礎,並且為明、清流派印章提供了藝術養料,直到今天,仍為篆刻創作者廣泛借鑒和稱頌。

a11238_01

古璽的用途,一是佩帶,作為地位和行政權力的憑證;二是封檢(璽書),即在文書、貨物和倉庫的封泥上蓋印,除此之外,還廣泛應用於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1)在陶器、漆器等物品上蓋印,留下製作者或使用者的名字等;(2)作為吉祥物佩帶,如吉語印;(3)作為殉葬明器;(4)給車馬烙印,標示車馬的所有權。由於古璽大都隨身佩帶,幾乎都有印鈕,多為鼻鈕,間有柱鈕、亭鈕、獸鈕、戒指鈕、帶鉤鈕等,製作精緻生動,反映了時代風貌和較高的工藝水平。

a11238_02

官璽多為方形鼻鈕,也有一長柄型柱鈕。陰文官璽大多是鑿印,印文有司徒、司馬、司工、相邦、大府、行府、五官、計言、將軍、連尹、工尹、工師、大夫、莫囂(敖)等官職稱呼;陽文官璽,大多是鑄印,印文有宗正、將行、後將、大夫、音夫,發弩等官職稱呼。私璽一般都比官璽小,形制有方、圓、長方、不規則狀等,印鈕也多樣,印文布局較平正。有的私璽還和各種圖案相結合,鑄造十分精美,印文纖如毫髮卻清晰異常,私璽中最有特色的是闊邊朱文小璽,寬邊細文。醒目清秀,後世篆刻家每每仿效。吉語璽一般只供佩帶,當時已能成批翻鑄生產、印文有“行吉”、“正行”、“福壽”、‘’宜有千金”、“千秋萬事昌”等吉祥語。巴蜀文字印在四川各地常有出土,印為方形或圓形,背面也有鈕,印文為戰國巴蜀人的象形文字。

印章藝術發展到秦漢,進入鼎盛時期。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立即進行了“書同文字”工作,令丞相李斯等人,在秦國通用文字的基礎上加以整理和改革,創立了小篆(秦篆),廢除了六國異文。為了鞏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統冶,並創立了印綬制度,規定皇帝印稱“璽”,印材用玉;臣民印稱“印”,印材用銅;卑下職官的印信只能用方印的一半,即“半通印”。秦印文字統一採用小篆,繼承了古璽自然古樸的風格,但在古璽印文的基礎上變圓成方,變奇崛為平正,方中寓圓,活潑靈動,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a11238_03

秦王朝只有不到十五年歷史,留傳下來的秦印不多,但1995年夏天在西安出土了近2000枚封泥,從現有資料,可看出秦印與古璽的幾點不同之處:

1、秦印印文統一採用小篆,與秦權量銘文和詔版上的文字風格相同,方中寓圓,得自然之趣。

2、不論官印、私印,幾乎是白文鑿印,刀法犀利,不失筆意。鑄印較少。

3、官印尺寸較為統一,在2厘米到2. 5厘米見方的範圍內,大多是2. 3厘米見方。私印大多為長方形、圓形、橢圓形,以長方形居多。即使是方形私印,規格也明顯小於官印。

4、官印絕大部分加刻田字格,半通印加刻日字格。羅福頤先生鑒別秦印,“從其具有田字格,並多鑿印為標識”,認為“雖未必全當,殆可得其大半”,秦私印也多有界格,甚至三個字的姓名也加刻“目”字格。秦印的邊框界格,形成顯著的藝術特徵,給人以嚴謹持重的規範感,對印文的線條、結構、章法起到一種調節作用、使印文呈現出規範中有奇趣,均衡中有變化,凝重中有生氣的風格。

a11238_04

摹印由來溯漢秦——談古璽和秦漢印章的藝術特徵

5、秦官印章法險峻得勢,字形細而雄勁,大小一致,充密得當,給人蒼拙威嚴、雍容大度的感覺,沒有古璽“空則大空,擠則大擠”的大開大合作風。

6、秦代吉語印也絕多有界格,文字古勁蒼秀,別具一格,為後代篆刻家刻石印所效法,印文有“敬事”、“思言敬事”、“日敬毋治“’、“和眾”、“宜民和眾”、“壹心慎事”等。

秦印在文字、鑿刻、大小、格式、章法布局等方面,都有一種劃一的感覺,不象古璽那麼隨便、自然、複雜多變,具有天下一統的時代特徵,但秦印與西漢前期的作品,相同之處很多,往往難以區別,反映了從古璽向漢印過渡的特徵。


erweima_wbz 篆刻小站 ...

學習交流微信號:wenbaozhai365

《古璽、秦印、漢印,秦印與古璽區別,漢印時代十個特點》上有1條評論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