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印章,明汪关篆刻铜印,张炳樊印,上海博物馆藏

汪关是晚明徽州地区篆刻家,他师法汉代铸印并融入宋元朱文印的书卷气,印风和平典雅,别开纯正的复古印风,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张炳樊印”是其风格代表之作。

古代的铜印可刻可铸,本无定则。至唐宋元以后,也只有官家铸印还有些讲究。明末以来士大夫以耽玩篆刻小技为乐,从一般的古物把玩到自己分朱布白,期间趣味盎然。在此风气下,自然有许多印人参与。当他们热心于古铜印的发掘、考订、收藏时,有一方刻有自己姓名的铜印是颇能满足嗜奇之士的自炫心态的。汪关就是因为偶然得到了一方汉代铜印“汪关印”而改的名字。

a9651_01

明 汪关 张炳樊印 4.55×4.55×3.2cm 上海博物馆藏

中国印章艺术渊源流长,到了明代中叶由于石材的引进和广泛应用,印章以工匠刻制过渡到了文人篆刻的崭新时期。铜――作为印章的承传主体也随之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刻铜之法反倒被人忽略了。

有了文人的介入,从而使印章艺术到明清时达到了一个空前发展的高峰,并形成流派纷呈、风格多样的繁荣景象。明清之交也是十分引人注目的一个特殊时代,明末以来士大夫们皆以耽玩篆刻小技为乐,从一般的把玩古物到自己分朱布白,其间趣味盎然。

a9651_02

明 汪关篆刻铜印《张炳樊印》(上海博物馆藏)

印家各逞所长,在印材上多动脑筋,如切玉家江皓臣、刻竹印的杨褒、潘西凤、紫砂印的顾昕等。明代张灏《承清馆印谱》中所录22位印人作品来看,有16人80多件铜印作品。

由此可见明清印人多善治铜,同时也表明在石材广泛应用时期,还有很多印人并没有完全放弃以铜为载体的创作。如明末清初印人汪关刻“张炳樊印”、苏宣的“张长君”、“张灏之印”、吴良止的“采真堂印”等。

a9651_03

他们从过去委托工匠刊刻到亲自设计、亲手操觚。这些印多系铸造成型后又经修饰,故线条含和中寓方劲,堪称精品,在流派篆刻发展的长卷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阴山工作室:此印在上海博物馆官网名称为《汪关“张炳樊印”石章》,而所展示的图片表明系金属印,相关研究论著亦称此印为铜印。故上博官网系谬误。


erweima_wbz印谱.教程.技法 - 分享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