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藏璽印,篆刻治印巧奪天工,漢肖形印蛻欣賞

a8540_30

肖形印(又稱圖案印、象形印)上起商、西周、春秋而盛行於戰國和兩漢,或用作封識木竹製的牘函,或作辟邪、祥瑞、敬神之物,或作佩戴賞玩。是中國印章藝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着相當高的藝術價值和觀賞價值。匠師們調動驚人的藝術手段,以古樸典雅的造型, 洗鍊傳神的筆觸、嚴謹的構圖、強烈的裝飾性以及沉鬱渾厚的風格, 於方寸之內,創造出一個豐富多彩的微縮圖案。

其中,漢代肖形印最為精彩。漢代肖形印中的人物、禽獸,多數造型已十分準確洗鍊,一望而知,這些作者已具備精湛的寫實技巧和豐富的生活知識以及觀察能力。這些印,有的雖不過一厘米方圓,卻將複雜、豐富的人物、動物表現得惟妙惟肖,匠師們游刃徜徉,從容自得,印面毫無緊迫雜亂之感。

銅鼻鈕舞樂雜技圖案印

a8540_01

a8540_02

a8540_03

a8540_04

銅鼻鈕舞樂雜技圖案印,西漢,印面1.4×1.4cm,通高1.3cm。

印銅鑄,鼻鈕。印面凹鑄圖案,4人各據一角,右上角之人邊歌邊舞,右下角之人跪坐吹奏似竽的樂器,左上角之人彈奏橫於座前的瑟,左下角之人似在表演拋戲雜技。

舞樂是漢宮廷行祀、典禮時必備的儀式,以求國家安寧,不見災疾,五穀蕃昌。宮廷內部舞樂內容有所不同,新聲變曲,常唱常新,總以迎合帝王興趣為旨,進而求取功名富貴,西漢武帝時的李延年與其妹就是典型之例:李延年性通音律,據說他所作之曲“聞者莫不感動”,又善歌舞,深得武帝喜愛。一次,他侍武帝歌舞娛樂,展清音而長歌曰:“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引得皇帝連連嘆息道:“善!世豈有此人乎?”於是延年之妹遂得近天顏,兄妹富貴。

此印是漢代圖案印中表現歌舞、演奏場面內容最為豐富的一件,清晰地再現了表演的一個場景,正是《鹽鐵論·散不足》中“今富者鐘鼓舞樂,歌兒數曹;中者鳴竽調瑟,鄭舞趙謳”之寫照。

銅鼻鈕牛形象人圖案印

a8540_05

a8540_06

a8540_07

a8540_08

銅鼻鈕牛形象人圖案印,西漢,印面2.1×1.5cm,通高0.8cm。

印銅鑄,鼻鈕。印面凹鑄圖案,表現一頭戴牛首假面具的舞蹈藝人手舞足蹈地在表演。

這種頭戴假面表演的藝人在漢代稱為“象人”。《漢書·禮樂志》孟康註:“象人,若今戲魚蝦、獅子者也”,韋昭註:“著假面者也”。象人有定員,但表演時人數可能與具體節目有關,不一定是組舞。《禮樂志》載:“治竽員五人,楚鼓員六人,常從倡三十人,常從象人四人,詔隨常從倡十六人,秦倡員二十九人,秦倡象人員三人,詔隨秦倡一人,雅大人員九人,朝賀置酒為樂。”漢代少府下屬有樂府,管理禮樂與宮廷從業藝人。

銅鼻鈕郁儡圖案印

a8540_09

a8540_10

a8540_11

a8540_12

銅鼻鈕郁儡圖案印,西漢,印面直徑2.3cm,通高1.4cm。

印銅鑄,鼻鈕。印面凹鑄圖案,表現一雙臂上抬、手握繩索、腰懸法器的正面立神,應為郁儡。郁儡是神話中治鬼之神,傳說居住在度朔山,鎮守萬鬼出入的鬼門,凡遇惡害之鬼,就用葦索捆住去喂虎。漢代人把郁儡作為門神,在新年的正月初一,將其形象畫在門上,以驅鬼避邪。《後漢書·禮儀志》劉昭注此“畫郁儡持葦索以御凶鬼”。此印圖案表現的神人特徵與之相符合。

銅鼻鈕角觝圖案印

a8540_13

a8540_14

a8540_15

a8540_16

銅鼻鈕角觝圖案印,西漢,印面2.0×2.4cm,通高1.0cm。

印銅鑄,鼻鈕。印面凹鑄圖案,表現兩名鬥士相撲觝,其中一人俯身尋找進攻機會,欲從下盤撲抱,對斗者張臂跳躍,後閃移避。

角觝又稱角抵,是漢代百戲中的重要項目之一,類似後世的摔跤或相撲,宋、元時稱相撲或爭交,應屬體育運動。實際上這種表演形式始見之時代較早,《漢書·刑法志》載:“春秋之後,滅弱吞小,並為戰國,稍增講武之禮,以為戲樂,用相誇視。而秦更名角抵,先王之禮沒於淫樂中矣。”角觝在宮廷與民間都很盛行。宮廷接待外國賓客時,往往多聚觀者展示百戲,大張角觝,散財帛賞賜,令外國賓客遍觀各倉庫府臧之積,以顯示漢廷國力之雄厚。《漢書·武帝紀》記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三年春,作角抵戲,三百里內皆觀。”注引文穎:“名此樂為角抵者,兩兩相當角力,角技藝射御,故名角抵。”《文選·西京賦》中也有“臨徊望之廣場,程角觝之妙戲”之句,描述的就是這種運動場景。

銅鼻鈕吐火魔術圖案印

a8540_17

a8540_18

a8540_19

銅鼻鈕吐火魔術圖案印,西漢,印面1.3×1.3cm,通高0.7cm。

印銅鑄,印台3層,向上漸斂,鼻鈕。印面凹鑄圖案,表現兩人背向而坐,小臂彎曲,狀似接物,各自鼓腮吹氣,面前有一簇跳動的火焰。

吐火是魔術之一種,最初由國外傳入。《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中載:“永寧元年,撣國王雍由調譴使者詣闕朝賀,獻樂及幻人,能變化、吐火、自支解。”《西域傳》引《魏略》:“大秦國俗多奇幻,口中出火,自縛自解。”吐火與自縛自解的魔術至今仍在演繹。


下載鏈接 (提取碼:ofp0)



erweima_wbz印譜.教程.技法 - 分享

加微信獲取:wenbaozhai365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