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清皇室壽山石璽印,附解說,以饗藏友

中國古代傳統藝術發展到清代,可以說將“精緻”與“華麗”演繹得登峰造極,而其中的佼佼者,自然當屬清宮裡的那些珍玩。

壽山石印章也是這個道理:清宮印璽乃是清代壽山石雕刻的精華,對於我們現在的壽山石雕刻藝術,亦有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今天的壽山石文化網微信,為大家收集了數十方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的清皇室壽山石璽印,並附上故宮官方解說詞,以饗藏友,不妨收藏、分享。

雍正

圓明主人”璽

壽山石獅紐“圓明主人”璽

“圓明主人”璽,清雍正,壽山石質,獅紐方形璽,漢文篆書。面3.8cm見方,通高7.7cm,紐高3cm。

該璽為雍正帝皇子時期所制,大致刻於康熙四十八年(1709)以後,因是年康熙帝把暢春園北賜給皇四子胤禛,並“賜以園額曰‘圓明 ’”,此後雍正便以“圓明主人”自居。“至若嘉名之賜以圓明,意旨深遠,殊未易窺。嘗稽古籍之言,體認圓明之德。夫圓而入神,君子之時中也。明而普照,達人之睿知也。若舉斯義以銘戶牖,以勖身心,虔體天意,永懷聖誨。含熙品彙,長養元和,不求自安,而期萬方之寧謐;不圖自逸,而冀百族之恬熙……”則“圓明主人”之蘊義可知矣。此璽曾鈐於《御選語錄》之《御制總序》及《御制序》後。

壽山石獅紐“圓明主人”璽鈐本


圓明園”璽

壽山石雙螭紐“圓明園”璽

“圓明園”璽,清雍正,壽山石質,雙螭紐方形璽,漢文篆書。面3.6cm見方,通高7cm,紐高2.5cm。

圓明園位於北京西郊海淀,最初是康熙帝賜給皇四子胤禛的花園,後經過雍正、乾隆、嘉慶三朝近百年的經營,成為一座集宮廷建築的雍容華貴和江南園林的委婉多姿於一體,多種形式、不同風格造園藝術有機融合的大型皇家園林,被譽為“一切造園藝術的典範”和“萬園之園”。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五朝皇帝,都曾長年居住在圓明園,並於此舉行朝會,處理政事,與紫禁城同為當時的全國政治中心。咸豐十年(1860)被英法聯軍搶劫後焚毀。

雍正帝此璽所指圓明園專指康熙帝的賜園而言,並不包括後來併入的長春園和綺春園。

壽山石雙螭紐“圓明園”璽鈐本


五福堂”璽

壽山石“五福堂”璽

“五福堂”璽,清雍正,壽山石質,隨形雕荷葉橢圓形璽,漢文篆書。面橢圓形,寬2.5cm,長3.9cm,通高6.1cm。

五福堂位於圓明園之“天然圖畫”景區內。“五福”語出《尚書洪範》:“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是古代中國人對人生幸福追求的目標。清代皇帝對“五福”同樣十分看重,康熙帝御題“五福堂”匾賜給雍正帝,雍正帝又敬摹此三字並懸於雍和宮、圓明園兩處,以垂永世。此璽即刻制於康熙帝賜匾之後。

壽山石“五福堂”璽鈐本


雍正尊親之寶

壽山石卧象紐“雍正尊親之寶”

“雍正尊親之寶”,清雍正,壽山石質,卧象紐方形璽,漢文篆書。面9.8cm見方,通高9.7cm,紐高6.2cm。

卧象雕刻細膩,身體各部位比例恰到好處,體態生動,象側置寶瓶一,取“太平有象”之意。據《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活計檔》記載:雍正元年(1723)“八月十七日,怡親王交太平有象壽山石圖書一方,奉旨:鐫‘雍正尊親之寶’。欽此。本日郎中保德交袁景邵、滕繼祖各篆字樣二張,呈怡親王看。王諭:准袁景邵篆的三行樣式,但筆畫掩草,收拾好再照樣鐫刻。遵此。於九月十四日太平有象壽山石圖書一方,鐫刻‘雍正尊親之寶’完,怡親王呈進。”其寶文由南匠袁景邵篆寫,完成後曾在康熙帝景陵內雍正御筆的明樓、隆恩門、隆恩殿匾額及功德碑、神道碑上鈐用,開創了帝後陵寢碑匾由嗣皇帝御書並鈐蓋“尊親之寶”之制,以後各帝陵均效仿之,成為定製。故後來諸帝於繼位之初都刻制“××尊親之寶”,以備鈐用。

壽山石卧象紐“雍正尊親之寶”印面

壽山石卧象紐“雍正尊親之寶”鈐本


萬國咸寧”璽

壽山石雕山水人物“萬國咸寧”璽

“萬國咸寧”璽,清雍正,壽山石質,隨形雕山水人物方形璽,漢文篆書。面3.3cm見方,通高7cm。

“萬國咸寧”語出《周易乾卦》:“首出庶物,萬國咸寧。”又出《尚書周官》:“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內有百揆四岳,外有洲牧侯伯。庶政惟和,萬國咸寧。”蓋言萬民當有君主,立百官,以明統緒,以分尊卑,則天下安寧,萬民安生。康熙帝時將“首出庶物,萬國咸寧”鐫於乾清宮御座後的屏風之上,雍正帝則更將“萬國咸寧”入璽,皆有“綜括治道無遺,而為君者必如是,然後可謂盡君道”之意。乾隆帝申論:“人莫不衣食也,足之則寧。民猶水也,澄之則清。使菽栗布帛如水火,亦其難矣。豈可虛詡昇平乎?”則“萬國咸寧”並非虛詡昇平,而有為君自警深意於其中。

壽山石雕山水人物“萬國咸寧”璽鈐本


erweima_wbz 篆刻小站 ...

學習交流微信號:wenbaozhai365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