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三庚篆刻名品,晴窗一日几回看,寿山芙蓉石朱文印章

在晚清篆刻史上,徐三庚(1826-1890)以「吴带当风」的飘逸印风独树一帜。其 48 岁客居广州时为秦祖永(字逸芬)所刻的「晴窗一日几回看」寿山芙蓉石朱文印,不仅是刀法与文心结合的典范,更藏着中国文人「以物观心」的精神密码。

印文:晴窗一日几回看。

边款:逸芬仁兄自幼即好书画、收藏,每得古人名迹,必鉴赏磅礴,与之鏖战,务得其神髓而始快,临摹之余,尤时时展玩,挹其风规,漱其芳润,于有笔墨处求法度,无笔墨处参神理,苦心于此者二十余年,故画中神明䛀化之妙,一一融会毫端,盖由其传写之勤、观摩之笃,方始臻此境界也,出石索篆是印,洵可谓好之深矣。癸酉荷花诞,井畾记于穗城寓庐。

尺寸:3.1×1.7×4.1cm

材质:寿山芙蓉石

这方“晴窗一日几回看”朱文印,线条流畅,刀法细腻,布局疏朗雅致。奏刀如笔,气韵生动,尽显徐三庚的高超技艺。印文“晴窗一日几回看”不仅表达了文人对书画艺术的热爱,更透露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情趣。

五面边款,内容丰富,不仅记录了秦祖永的艺术追求,还表达了徐三庚对篆刻艺术的理解。其中“挹其风规,漱其芳润,于有笔处求法度,无笔处参神理”之论,更是体现了徐三庚对篆刻艺术的深刻见解。

徐三庚刻「晴窗一日几回看」,刻的是秦祖永的鉴藏日常,却道破了中国艺术的终极命题 ——「看」不是目的,「观」才是本质。从印面的线条流动,到边款的哲学思辨,这方印始终在提醒我们:艺术之美,既在刀石相击的瞬间,更在日复一日的凝视与体悟中。


erweima_wbz印谱.教程.技法 - 分享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