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昌楹,傳朴堂自拓印譜印蛻精選欣賞,每頁二三枚不等

明代,是中國藝術發展歷程中的分水嶺:此前,藝術承載社會、教化之功用遠大於藝術家個人的情緒表達,姑可稱之為藝術的“不自覺”時代;此後,伴隨商品經濟及社會的發展,藝術逐漸擺脫現實羈絆,更加傾向於藝術家的個人抒發,或可稱之為藝術的“自覺”時代。這其中,文人對藝術活動的主動參與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最典型的例子之一便是篆刻藝術在明末及此後三百年中的大發展。也是在此時,印譜作為篆刻作品記錄的載體首次出現。

a7620_01

左起俞人萃、葛昌楹、丁仁、王禔、高野侯、高絡園

從明清至民國的幾百年間不乏金石印章收藏大家,乃至世家。由於古代印章實物傳世甚少,而元明以來所大量使用的石質印章又容易磨損,因此,在金石印章的收藏體系中,印譜的收藏一直倍受重視。印譜,是記錄印章原始面貌、展現某一作者或者流派作品風格、體現收藏者收藏規模和理念的重要載體,不僅具有相當高的藝術價值,更有着不可忽視的歷史文獻價值,對於歷代藝術品的鑒定和相關歷史的考證具有直接的參考作用。

a7620_02

傳朴堂自拓印譜

幾百年來,各式印譜層出不窮,而兼具以上諸種意義者卻並不多見。在清末浙西望族、以書畫金石善本收藏而聞名一時的平湖葛氏傳朴堂舊藏中,有一部葛昌楹親拓的印譜頗為特別。該譜裝訂簡易,開本亦小,然而譜中卻涵蓋了自宋迄清以來諸多名人名家印章;尤為特別的是,此譜中每一頁均有葛昌楹的親筆記錄,從中我們不僅得以知曉某一印章的材質、鈕式等詳細情況,更可窺見這些印章的收藏經過——它更像一部印章的收藏筆記而非傳統意義上的印譜,而這,也正是其最有價值的地方。

a7620_03

扉頁鈐蓋“傳朴堂”堂號印及“書征持贈”自用印

這部傳朴堂自拓印譜僅一冊,封面封底綾布裱面,無題籤,內中含扉頁共計四十七頁。此譜裝池及內頁裁剪並不十分精謹,頗有毛邊本的趣味——由此可見此譜的製作有別於一般印譜,應不是系統為之,有可能是從日常收藏記錄中整理而來。印譜扉頁居中鈐蓋吳昌碩刻“傳朴堂”朱文堂號大印,此印乃吳昌碩生平重要作品之一,刻於1918年(戊午)75歲之際。葛昌楹、葛祖芬兄弟與吳昌碩相交甚深,吳氏一生為葛家兄弟治印無數,且多為用心之作。此堂號印無論從尺寸還是藝術上看,在吳昌碩平生作品中都算少見的佳作。


下載鏈接 (提取碼:1eib)



erweima_wbz印譜.教程.技法 - 分享

加微信獲取:wenbaozhai365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