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史上楷模,漢印特點、形制、發展、分類、制度等等

中國古代璽印經過濫觴期(新石器時期)、起始期(夏商周時期)、勃發期(春秋戰國時期),到漢代至魏晉時期進入了成熟期。漢代是中國篆刻史最光輝燦爛的時期之一。漢印以其數量、種類的繁多和藝術水平的登峰造極,在印章史上佔有頭等重要地位,成為後世印章的典範和學習篆刻藝術的楷模。

a5267_01

漢印 – 形制

漢印凝重端莊,形制嚴謹朴茂,可分官印、私印兩大類。官印以白文居多,有鑄有鑿,值得收藏的漢官印一百圖,漢朝官印高清印譜賞析,文官多用鑄印,軍中多急就章的鑿印,其中尤以鑿制的“將軍”、“司馬”兩種官印藝術成就最高。漢代私印中的姓名印則以端莊平正、嚴謹渾厚為勝。

a1678_06

漢初的璽印在形制上,襲用秦制。據《晉書輿服志》載:“乘輿六璽,秦制也。曰:皇帝行璽、皇帝之璽、皇帝信璽、天子行璽、天子之璽、天子信璽。漢遵秦不改。”但在現在舊譜中,能見到的漢代官印———漢將軍印、侯印、丞印,不論6字4字,多沒有界格。據說,這是漢武帝太初元年以後才逐步改變的。王莽篡漢19年當中,留下的此類文物,也精美可觀!

漢印鑄印的字體,不論朱文(陽文)白文(陰文),篆刻入門朱白印,怎樣刻白文印,怎麼刻朱文印,都非常工整,平直方正,渾厚古樸,外拙內巧,端凝莊重,方中寓圓,整齊美妙。如四字白文正方印,中間自然顯出朱文十字線;若四字長短不一,筆畫繁簡懸殊,正中會現出一條直線。漢印的朱文印周圍的線條與內文的線條都是一樣粗細,筆畫間隔很均勻。同一方印中有4個字的,也有3個字是白文、一個字是朱文的,或兩個字是朱文、兩個字是白文的。這叫做朱白相間,必定是朱文的筆畫多,白文的筆畫少,才如此排列。這種“分朱十二布白”的技巧,是漢印特有的風格之一。漢印鑿印,就是在銅面上直接雕鑿。這種製法,筆畫有粗有細,間隔有疏有密,字形也有傾斜的,自有獨特韻味。

a3901_13

秦末漢初興起了隸書,其碑版文字解散篆形,一改大、小兩篆以圓轉筆畫為主的筆勢,而以直挺筆畫為主並加以波捺的美化筆勢,其書法則有廟堂之氣,或雄渾,或秀麗,或遒勁,或飄逸。隸書的興起,也給漢印帶來書體上較大的變化。印文採用的是漢代特有的“繆篆”,它根據秦小篆簡化或變化而成,是一種接近於隸書的篆書,字體平正,筆畫平直,後世刻印用字往往也借鑒這一字體,所以也稱作“摹印篆”。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印章,樣式沿襲漢代舊制,人們也習慣地稱為“漢印”,只是印文筆勢不及漢制,在藝術上略遜一籌。這一歷史時期,篆書已少被應用,篆法衰微,書風與秦漢大不相同。魏晉官印承襲漢制,南北朝官印印面逐漸擴大,印文篆體多隨形意造,篆法不合六書,具有魏碑的方勁特色。私印則與漢印渾厚的風格較為接近。

至清末民初,流傳和出土的漢印,約2萬多枚。中國用玉制印,始自東周而盛於漢代。目前,國家或民間收藏的戰國、秦漢時期玉印約有500餘方,其中漢代的居多。玉印藝術的興衰與璽印發展相關聯。魏晉時代,由於印章藝術的風格開始轉變,玉印製作的全盛時期也因此宣告結束。

a5825_02

漢印 – 制度

漢制,皇帝、皇后、諸侯王的印稱“璽”,列侯、鄉亭侯、將軍部屬、郡邑令長稱“印”,列將軍稱“章”。以印質和印鈕、印綬區別地位高低。皇帝玉璽、虎鈕,皇后金璽、虎鈕,皇太子、列侯及丞相、太尉以下官吏分別為黃金印、龜鈕,銀印、龜鈕,銅印、鼻鈕。印綬也有紫綬、青綬、墨綬、黃綬等分別。漢印有鑄印、鑿印兩種,一般文官的印多用鑄印,軍中為應急需,用鑿印。漢代是印章的興盛時期,漢印為後世金石家所取法。初學治印的人,特別要先學整齊朴茂的漢鑄印。

a8331_03

漢印 – 發展

漢印是在繼承秦印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在藝術和用章制度上比秦印更趨成熟、完備。漢印是中國印章藝術的鼎盛時期,是古代篆刻藝術的第一高峰,在歷史上有很高的地位,人們常把它與唐詩、宋詞、元曲和晉唐書法、宋元繪畫並列在一起加以稱頌,如今學習篆刻就是從臨摹漢印着手。

漢印 – 分類

漢印主要有官印和私印兩種,官印在用材、紐制、文字排列及印綬的用色上由於等級關係,皆有一套嚴格的規定,印章由官府督造,而私印由私人作坊製作,比較官印來得隨意、寬鬆許多,無論官印、私印,用材都以銅質為主。

漢印 – 文字

漢代由於隸書的出現和通行,文字書寫已大為簡便省事,入印文字在隸書的影響下,字形工整,橫畫省去波磔,圓轉為方,盤曲化直,形成了真正意義上的漢摹印篆(繆篆)體式,而且簡省又不悖“六書”,其印章章法穩健勻稱,線條渾厚高古,氣勢奪人。

在印面文字布局上為一個完滿的方形(或長方,或扁方,或正方),如四個字由四個小方形組成為一個大方形,即印章的整體形,這是漢印的基本形式。

漢印 – 特點

到了西漢,印文字形日益方滿化,欄界的輔助功用已不存在,相反使印面形式有悶塞之感,所以西漢初期的印章承秦式,尚有欄界,至中期便消失了。看漢印上的文字布置,一個字為一個完滿的方形(或長方,或扁方,或正方)如四個字則由四個小方形組合為一個大方形,即印章的整形。這是漢印的基本形式規則。

由於印章的莊重用途,決定了當時的印章必須用古體一篆書。而當時正是隸書盛行的時代,即使寫篆書也多少受到流行書體一隸書的影響。因此,當時的許多篆書書跡並未能保持純正的篆形和篆味,這在各種漢代銅器銘文和刻石篆書中都得到充分的體現,漢代印章也是如此。但也正因為這樣,漢代的篆書形成了與前代不同的獨自的字形與趣味。

漢印的印文書體,有基本遵循小篆規矩而略有出格者,有多半已為隸書形體而兼有篆意者,也有以鳥蟲書作印的。此外,還可從殉葬專用印中見到為數不多的、十分草率的隸書印。在這幾種印文字形中,佔據主流的則是第一種。

在印面布局中,根據總體要求和各個文字字形的可變因素,或以屈曲迴繞的手法以增加線條,或因其字偏旁線條過多而省略某些筆畫,均是為了達到字形的完滿和總體的方整,從而形成了漢印的字形特色和布局格式,這是漢印藝術形式美的基本特色。

秦代印章,就目前所見,官印均出於鑿刻,白文;私印也多為鑿刻,白文。漢代印章,西漢宮印多出於鑄造,只有將軍印和給兄弟民族的官印多為鑿刻,均為白文;東漢官印則以鑿刻為多。亦為白文。從古印遺存來看,魏晉時的將軍印等各種急就章比漢代的更富有天趣。西漢私印在初期也多出自鑿刻,白文,而自中期以後鑄印漸多。東漢私印有鑄有鑿,也多為白文,朱文印很少,朱文印到魏晉時期漸多起來。

魏晉印章大多沿續漢印的形式與格調,故傳世的這一類魏晉印大多難與漢印明確區分,這與西漢初期印難與秦印明確區分一樣。所以歷來出版的古印集中往往以“秦漢魏晉”統為一大類,甚至再加上南北朝,而不作確切朝代的劃分。在魏晉印章中也確實有許多放在漢印中毫不遜色甚至有勝過之處的佳作,篆刻家們往往也習慣於將它們與漢印一併看待。這些印,實際上可看作屬於“漢印”這一篆刻藝術的審美範疇,所以我在本書中所說“漢印”,不只對漢印而言,也包括這一類魏晉印。


erweima_wbz 篆刻小站 ...

學習交流微信號:wenbaozhai365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