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晚期竹雕三松款高士听泉烹茶图笔筒,朱三松的代表作

明晚期竹雕三松款高士听泉烹茶图笔筒,笔筒以一节竹节随形雕成,通体赭里泛红,竹节恰好在底端,给人以稳重之感。通景以高浮雕与镂雕结合的技法雕刻松下高士听泉烹茶图,高士拢发长髯,凤眼隆鼻,宽额丰颊,低头侧首,洒脱闲适,宽袖博带,衣纹清扬,褶皱自然,身后古松虬然,枝干似苍龙,针叶如车轮,身前山石嶙峋,怪瘦镂透,另侧两小童眉开眼笑,顽皮可爱,或手持如意,或精心研墨,桌上文玩清供罗列,风雅高洁,筒口筒底不似通常之器打平磨光,亦随形浮雕刻画岩石松叶。

整器上下左右交相呼应,浑然一体,使观者大有是竹又非竹,非木又似木之感,三松精深造诣赫然呈现,令人为之倾倒。岩石留白处刻阴文“戊午秋日三松制”款。经查阅,戊午应为明万历四十六年,即1618年。

朱稚征,号三松,为小松仲子,是明代嘉定派竹刻创始人朱鹤之孙。虽然朱鹤(号松邻)为朱氏竹雕开创者,但发展到朱三松,技术更加精炼,所刻笔筒、臂搁、香筒等物在当时便是极珍贵的珍玩,嘉庆帝对朱三松的作品也是情有独钟,尝题“传神只作萧疏笔,经久由来以朴存”。

陆扶照《南村随笔》中曾这样评论朱鹤,其“雕刻刀不苟下,兴致始为之,继者其子小松缨,至其孙三松稚征而技臻绝妙”,故有“小松出名而掩松邻,三松出名而小松”之说。

明代中叶以前,尚没有以刻竹闻名者,自正德、嘉靖以降,始有三朱、李、濮诸人。三朱者,朱松邻、朱小松、朱三松祖孙三辈。

朱鹤开创了竹刻“嘉定派”。清赵昕撰《竹笔尊赋》谓“疁城以竹刻名……镂法原本朱三松氏。朱去今未百年,争相摹拟,资给衣馔,遂与物产并著”,事实正是如此。

笔筒为笔墨纸砚等文房用具中最迟者,乃为雅舍、书斋案几之陈设器具,为搁置毛笔专用。竹雕器作为笔筒之大宗,以其材质虚心劲节之性颇合文人雅趣,常用以表现文人隐逸之情怀。其时,竹刻名家辈出,竹雕笔筒亦为世人推崇,可为繁盛一时。

此件笔筒堪称朱三松的代表之作,从目前已知出版物中选择一二,可为参考。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朱三松竹雕仕女图笔筒,其一:构图风格,以浮雕、镂雕之法雕琢古松穿岩而出,蟠曲如龙,松下置文房雅器,岩石处形成自然留白。其二:作品中人物神态的刻划、服饰及手指的运刀风格如出一辙,故宫所藏笔筒落有“万历甲寅秋八月”干支纪年款,可推算为1614年,而本品则为戊午年(1618年),堪称此件之后三松的又一代表作品。再者,以王世襄先生旧藏明朱三松竹根雕老僧为例,老僧虽为三松圆雕精品之作,恰在人像底部落有“三松制”款,可资比较。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 竹木牙角雕刻》第6页,图5;《俪松居长物志·自珍集》王世襄先生,第116页-117页,图5.2。


erweima_wbz印谱.教程.技法 - 分享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