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領兵官九疊篆印文,忠孝軍閏字號,萬戶印銅印欣賞

這方金代銅印,重500克,印面呈正方形,邊長6厘米,厚1.2厘米;背面有一梯形柱狀柄,柄底邊寬2.7厘米、厚1.5厘米;柄上邊寬2.2厘米、厚1厘米,柄高為3.2厘米,印面有明顯的使用磨損痕迹。該印於1980年5月在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發現,現藏於東營市歷史博物館

a3731_01

此銅印印文(陽文)為九疊篆書“忠孝軍閏字號萬戶印”三行九字(圖1),字跡清晰秀麗,章法布局合理。印背面左刻“山東行部造”五字,因刻劃太淺,字跡不太清楚,但尚能辨認。右刻“貞祐三年七月 日”七字(圖2);印前側面刻有“忠孝軍上字號印”七字(圖3);印柄上端中間刻一“上”字。這些刻款皆為不很規整的楷陰刻字。從這方銅印的背面刻款看應是金朝遺物,從形制及印文分析,應為金代領兵之印鑒。

a3731_02

銅印印文為“九疊篆”,這是一種非常特別的篆書,由隋唐以來,作為官印的入印文體。這種工藝最大特點就是集中在筆畫處,給人第一的直觀感覺是筆畫摺疊堆曲,均勻對稱,筆畫布局呈正方形,填滿了印面。之所以稱為“九疊”,則是因“九”是數之終,形容其摺疊之多。用九疊篆形式刻制的官印,一般以朱文凸出九疊筆畫特徵,什麼是九疊篆?什麼是九疊篆印?疊篆法的四個方面?

a3731_03

印文中提到的“忠孝軍”是金代一支軍隊的名稱。據《金史·兵志》記載:“復取河朔諸路歸正人,不問鞍馬有無、譯語能否,悉送密院,增月給三倍它軍,授以官馬,得千餘人,歲時犒燕,名曰忠孝軍。”忠孝軍是由在蒙古侵略過程中投附金朝的各族軍隊組成,包括畏兀兒、乃蠻、羌、渾及中原被俘逃來的漢人。這支軍隊雖然組成成分複雜,但軍紀嚴明,勇於作戰,軍隊所過之處,秋毫不犯,深得民心。忠孝軍在作戰時充當先鋒,疾如風雨,是金朝抗蒙作戰中的一支勁旅。在同蒙古軍的作戰中,忠孝軍取得了輝煌的戰績,在金朝史、中國史乃至十三世紀的世界軍事史上佔有一定地位。

“萬戶”是金代所設官職名,最早為金初設置,統領千戶(猛安)、謀克,隸屬於都統,是金代較高級別的領兵官。收國元年(1115)十二月規定:“凡猛安(千夫長)之上置軍帥,軍帥之上置萬戶,萬戶之上置都統。”從這一規定可看出金初的萬戶權勢之大。但是,到了金宣宗年間,為招義軍,已大量出現因軍額不足而虛設都統、萬戶之現象,這時的“萬戶”已無金建國之初的權勢。這時期之所以大量出現“萬戶”這樣的為應付戰事的武官,是由於當時金朝內憂外患,金廷只好擴大軍隊,增設軍官,這與金代末年戰爭頻繁有着直接關係,是金代末期衰敗的見證。


erweima_wbz 篆刻小站 ...

學習交流微信號:wenbaozhai365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