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篆刻與嶺南派,沒有黃牧甫,就沒有後來的嶺南印派

嶺南篆刻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漢,但學術流派卻形成於清末民初;有學者認為——從南越王趙眛的古璽印算起,嶺南篆刻經歷了兩千多年的發展歷程,但中間出現了數個朝代的斷層。真正使得嶺南地區印學走向成熟的,要到清末民初,其時黃牧甫、吳大澂出現,才徹底扭轉嶺南印壇沉寂的局面,基本奠定了嶺南篆刻正式形成學術流派的基礎。中國濕地博物館館長陳博君表示:“黃牧甫的出現,為嶺南印壇注入了一股鮮活的力量,使嶺南篆刻第一次擁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屬於自己的篆刻流派。”文化學者周子牛更認為:“黃牧甫就是篆刻‘嶺南派’的靈魂人物,沒有他,也就沒有後來的‘嶺南派’。”

買夏園主 黃牧甫

明代的嶺南印人在創作上力追秦漢

嶺南篆刻藝術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漢,學者丁建順認為:“從‘文帝行璽’等三方印中的‘璽’可看出,南越國當年有與中原漢朝分庭抗禮的意味。由此可以肯定這批璽印為南越國的匠人和工藝師自製。而印章製作水準則展示了嶺南篆刻藝術在兩千多年前的輝煌。”

文帝行璽

及至明代,文人雅士多能畫畫,地處一隅的嶺南隨着本地文化藝術漸趨繁榮,篆刻藝術風氣也日漸興盛起來。另外,由於一大批曾宦遊京城的文人士大夫歸來,他們開闊的視野,在很大程度上,進一步提高了嶺南的治印水平,特別是文人畫的流行,詩、文、畫、印四者的結合,促進了印學研究的發展。張家港市美協副秘書長安昌禮認為,從目前流傳的印譜中,可以看出明代的嶺南印人在創作上力追秦漢。“印風平淡淳樸。”

吳大澂、黃牧甫扭轉了嶺南印壇沉寂局面

在清代西學東漸,金石學、訓詁學蓬勃發展之勢的影響下,嶺南篆刻呈現了新的氣象。

安昌禮介紹:“著名印人徐三庚亦曾南遊廣州刻印傳藝,張嘉謨、張崇光、何瑗玉及尹子新等人拜其門下學藝,吳帶當風之姿極一時之盛,同時,一些在書壇上獨樹一幟的書家還涉獵於治印之學,如蘇仁山、梁於渭、李魁、居廉、羅岸先等的自用印多出於己手,雖技巧上並不足為道,然而他們的印作常常表現出一種志行不凡的藝術個性。”

褎海 徐三庚

值得一提的是,在金石學、訓詁學大家錢大昕、翁方綱、阮元等人對嶺南文化的促動下,也湧現出了諸如謝景卿、謝蘭生父子這樣的篆刻大家,“僅謝景卿傳世的篆刻作品就達二千三百方之巨。”周子牛介紹,“吳大澂、黃牧甫入駐廣東,徹底扭轉了嶺南印壇沉寂的局面,嶺南篆刻正式形成學術流派的基礎基本奠定。”嶺南優越的文化氛圍、篆刻環境為黃牧甫的到來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保障,使得黃牧甫能夠安居於嶺南前後達十八年之久。

安昌禮則表示:“黃牧甫在廣州生活了十八年之久,篆刻取法古璽及秦、漢諸印,於浙、皖兩派之外另闢蹊徑,形成清峻雅逸的風格,布局峻峭,用刀凌厲,平潔光滑,靜中見動,古雅秀美。”

黃牧甫

嶺南印壇,可說是全國印壇的縮影

在篆刻“嶺南派”的發展中,民國時期是一個鼎盛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嶺南內外交融的發展方式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嶺南,以黃牧甫弟子喬大壯為代表的篆刻傳人延續了黃牧甫篆刻的輝煌,他們堅守着嶺南陣地使其不斷地有序推進,嶺南篆刻的學術地位日益顯赫。更湧現了蔡守、丁衍庸、余菊庵等一批治印大家。

喬大壯 喬大壯

隨着廣東成為改革開放先驅,全國各地的藝術從業者紛紛南下,其中大多集中在廣州、深圳、珠海以及珠三角其他地區,其中,從事治印的也有不少。但安昌禮分析,“隨着新的歷史時期的到來,嶺南印風起了很大的變化,傳統的‘嶺南印風’一詞已經概括不了當今的廣東印壇風格,如今嶺南印壇,可說是全國印壇的縮影。”

爭議:該叫黟山派、粵派還是嶺南派?

有人認為,黃牧甫是安徽黟山人,他創立的篆刻流派又是以“黟山”命名,因此“黟山派”並非嶺南篆刻流派,而應納入“徽派”篆刻體系,更有一說,稱之為“粵派”。

對此,西泠印社社務委員會研究館員鄧京認為:“倘若以‘黟山派’之說代稱‘嶺南派’,嶺南篆刻的歷史、文化、人文皆被否定,‘嶺南派’蕩然無存。”周子牛也認為,“如果以其家鄉‘黟山’作為派別來代表‘嶺南篆刻’顯然是不合適的。同時,嶺南篆刻囊括了‘粵派’,如果從嶺南的地域文化發展的歷史傳承來看,‘嶺南’的流派命名明顯優於‘粵派’。”

而陳博君則認為:“(稱為黟山派)這種觀點非常謬誤,早年的黃牧甫深受前輩名家的影響,但他的印風很雜,並無門派觀念,作品呈現的既有浙派的面目,也有徽派的風格;既有陳曼生的精華,亦有吳讓之的養分,甚至還有些雅俗交雜的意味。”

當時四十歲後的黃牧甫,經過艱苦的探索,終於形成了自己獨特而又成熟的印風,憑着“光潔挺拔,尚先天法”的特色,與“蒼茫樸拙,效後天法”的吳昌碩遙相呼應,成為近代中國印壇上“北吳南黃”兩大著名篆刻藝術流派的標誌性人物。

黃牧甫

“嶺南派”篆刻的基本特徵

黃牧甫 (1849-1908),名士陵,以字牧甫名世,安徽黟山人,其父仲和,博雅能文,著有《竹瑞堂集》,且擅長篆學。黃牧甫自幼受家學熏陶,耳濡目染,與詩文書印結下了不解之緣。中年到廣州發展,長居十數年,遂成為晚清印壇上一位開宗立派的篆刻大師,是繼吳讓之、趙之謙之後,與吳昌碩同時期崛起的一位印壇巨擘。

在陳博君看來,黃牧甫的篆刻流派印風至少具備幾個特徵:第一,字形拙稚精巧,看似平淡的字形呈現出平中有險、正中寓奇、方中帶圓、密中透疏、靜中含動、拙中出巧的藝術效果;第二,線條光潔挺拔;第三,章法平實寓巧,章法布局安排大多以方為主,橫平豎直,似乎很容易陷入平庸;第四,刀法薄刃直衝;第五,氣韻蒼茫渾古。

黃牧甫

嶺南篆刻與“嶺南派”篆刻

嶺南篆刻與“嶺南派”篆刻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嶺南篆刻,是指生髮於“嶺南”這一特定地區(中國南方五嶺之南的地區,相當於現在的廣東、廣西、海南、香港和澳門地區)的所有篆刻藝術,而“嶺南派”篆刻,是指以黃牧甫為代表,集聚了一大批優秀的嶺南印人,並且展現出鮮明作品藝術特徵的一個篆刻流派。“嶺南派”篆刻及至清末方才形成,而嶺南篆刻卻已有2200多年的悠久歷史。


erweima_wbz 篆刻小站 ...

學習交流微信號:wenbaozhai365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