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成語璽時人價值取向,強調加強自身修養和財富追求

一般來說,在不同時代和不同的生活環境中,人們的價值觀必有不同。戰國時期,隨着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和“君權神授”影響的日漸衰微,人們開始拋開身份約束,大膽展現並追求自己的夢想。這一時期,儒家積極入仕的思想逐漸被世人接受,人們無論貴賤均志在博取利祿功名。這種變化不僅在傳世文獻中有大量的記載,而且在以戰國成語璽(包括吉語璽和箴言璽)為代表的實物資料中也有充分的體現。戰國成語璽與記錄職官和姓名的官璽和私璽不同,它所記錄的是一些吉語或箴言等性質的成語,體現了人們的思想和追求,不僅是古代文獻資料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反映古人價值取向發展變化的實物記載。

強調加強自身道德情操的修養作為立世之本

戰國時期,隨着儒家思想影響的日益廣泛,人們在立身行事之時,自覺不自覺地開始用儒家所倡導的道德規範來約束自己。這些方面的內容,除了在傳世文獻和地下出土文獻有大量的記載以外,在戰國時期的成語璽中也有充分反映。羅福頤先生主編的《古璽彙編》(以下簡稱《璽匯》)在吉語璽部分收錄了近三十方有關修身的箴言璽,如:敬、敬之、敬璽、日敬、敬身、日敬毋怠、敬守、敬文、敬老、敬位、敬事敬命、敬忠、忠信、慎璽、慎之、慎事、慎命、慎行、慎言、慎上、慎忠、慎官等。

從以上所列的這些箴言璽中我們可以發現,“敬”和“慎”在儒家倡導的修身準則中佔有重要地位,具體來說,這些帶有“敬”和“慎”的箴言璽體現了戰國時期人們在修身養性方面的諸多準則,具體包括:

第一、立身行事時要講究忠信。忠信就是忠誠和信義的意思,它是儒家修身的重要準則之一。它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判定一個人是否能夠立足於君子之林或國君治理好國家的前提。這是當時面對“禮崩樂壞”的社會環境,儒家向全社會發出的呼籲。成語璽中的敬、日敬、敬身、日敬毋怠、敬忠、敬人、敬老等就體現了這一點。

第二、強調遵守禮制規定的尊卑有序的名位制度。春秋以降,戰爭頻繁,西周以來的“禮制”遭到空前的破壞,對此儒家希望人們能依禮行事,自覺地遵循“周禮”所規定的等級秩序和典章制度。箴言璽中的“敬位”、“敬事”、“敬上”、“敬其上”就是這種思想的充分體現。

第三、強調人們在立身行事時要“慎”。“慎”也是儒家修身準則中的一個重要方面。也就是說,君子們無論在言談舉止方面,還是在立身行事、侍奉君主時一定要謹慎。誠如《詩經·大雅·邑》云:“淑慎爾止,不愆於儀。”《禮記·大學》云:“是故君子先慎乎德。”箴言璽中的慎之、慎事、慎命、慎行、慎上、慎言等,就足以說明這些問題。

追求財富成為人們參與社會活動的動力

人類對物質財富的渴望和追求是與生俱來的東西。戰國時期,隨着社會生產力的長足發展,人們對財富的追求不再遮遮掩掩,而是光明正大地參與其中,這也反映了這一時期人們價值取向的轉變。有關對財富的追求,除了古代文獻中有大量的記載,在戰國吉語璽中也有充分的反映。《璽匯》中一共收錄了二十方與財富有關的成語璽,如:牛、羊、金、富、稷、禾、百牛、千百牛、百羊、千牛百羊、千金、萬金、宜有千金、千百金、千萬、有千萬、千百萬、宜有千萬、千稷、百禾、富生等等。從上述所列舉的成語璽中可以看出,戰國時期,人們對財富的追求,既有以穀物、牛羊為代表的物質財富,也有以金為代表的貨幣財富等。

第一、大膽追求以牛羊、穀物等為代表的物質財富。到戰國時期,生產力雖然有了長足發展,但在某種意義上說,人們對穀物和動物的追求仍然超過了對其他財富的渴望。帶有牛、羊、稷、禾等字的成語璽就是這種現實的反映。上古時期,庶人的財富不以土地的多寡為標準,只有牲畜的多寡才成為衡量財富的尺度。如《禮記·曲禮下》云:“問庶人之富,數畜以對。”羊和牛不僅是祭祀時的重要犧牲,而且在當時社會生活中代表着財富和地位。也許正是由於上述情況,才使得牛羊等成為人們普遍渴望擁有的財富。

第二、大膽追求以“金”為代表的貨幣財富。春秋戰國時期,隨着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物質資料日益豐富起來,為人們追求貨幣財富提供了充分的條件。成語璽中的千萬、百萬等較大數字,當為千萬金、百萬金的省略,其功能與“千金”、“萬金”等一樣,均為虛指的數字,形容財富之多。1983年,考古學界在平朔露天煤礦曾發掘出土一枚吉語錢,錢面鑄有銘文“日入千金”,這與成語璽的內容所載相映成輝,充分體現了當時人們追求財富的美好願望。

大膽追求能夠光宗耀祖的福祿

古人心目中所謂的“五福”不包括“貴”,這是因為西周以來的“世卿世祿”制度阻礙了普通庶人進入“貴”行列的可能。隨着社會的發展和變遷,戰國時期不但為人們追求財富提供了條件,也激發了他們對擁有“貴”的渴望。正如《韓非子·解老》云:“全壽富貴之謂福。”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戰國時期人們心目中“福”的含義發生了重大改變。

第一、渴望自己能夠健康長壽。戰國時期,隨着方術的流行,人們進行養生保健的方法日益增多,很多方士開始煉製丹藥服食,以求得延年益壽。這種思想在戰國吉語璽中多有記載,如有福、大福、君壽、壽善、親壽、有生、長生、千歲、百年、千秋、宜子、宜子孫等。這些璽都帶有祈求自己生活幸福安寧、健康長壽,並且能夠多子多孫之意。近年,考古學界在新疆民豐縣尼雅發掘的一座夫婦合葬墓中曾出土一批漢代紡織品,其中有織成文字的錦,上亦有“延年益壽”、“大益子孫”、“萬事如意”等吉祥語,可以與璽文內容相印證。

第二、大膽追求官爵地位。戰國時期,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一些階層對社會財富的佔有日益增多,他們對“貴”的渴望也日益強烈,吉語璽中的官、宜官、長官、安官、宜王、宜位、事、宜事等就是這種思想的充分體現。這些祈求官秩的成語璽與當時的社會政治環境有關,一方面,隨着生產力的提高,社會經濟得到長足發展,同時戰國時期正處於新舊制度的交替時期,各諸侯國均已開始廢除舊的世官世祿制度,而通過各種方式選拔人才,為“士”人階層進入上層統治集團提供了機會,導致人們價值觀念的轉變,以致於普通庶人都把祈求官秩的成語刻於印章隨身佩戴。

第三、追求生活中的出入平安。從商代的甲骨卜辭到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帛書和雲夢睡虎地秦簡等,對人們日常行為的“擇日”均有不同的記載。戰國成語璽中的內容也體現了這一點,如:吉、行吉、行大吉、出入大吉、行慎等,上列諸璽均指適宜出行沒有災禍之意。上列諸璽有關“行”和“出入”時的“擇日”是古代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內容。


erweima_wbz 篆刻小站 ...

學習交流微信號:wenbaozhai365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