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海上画坛印人的任颐和任预,章法虚实相映气韵生动

近代海上画坛风起云涌,活跃着一大批才艺超群的画家,他们的作品既秉承传统,又勇于探索,开拓出一种贴近新兴市民阶层现实生活与审美趣味,雅俗共赏的画风,在我国近代绘画史上谱写了一段绚丽的篇章。

海上画家中的“四任”(任熊、任薰、任颐、任预)以精绘人物、花卉、翎毛、山水享誉艺坛,殊不知他们当中还有工于篆刻者,因画名太盛,印作又稀,长期以来被人忽略不计。

任颐篆刻 “颂菽”

任颐(1840—1896),初名润,号小楼,后更字伯年。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父亲任鹤声是民间画师,擅长写真。任颐幼时克承家学,潜心习画,打下良好的基础。年轻时曾一度被太平军招募,充任旗手一职。太平天国失败后旅居宁波,年近三十时至沪上鬻艺,先后师从任熊、任薰兄弟。

任颐的肖像人物,钩勒精妙,赋色明丽,他善于通过人物的神情举止和容貌服饰,生动刻画出画主的身份与精神气质。任颐为至友吴昌硕、高邕、周闲、胡公寿、吴仲英等一一写照,无不栩栩如生。

其他以传统神话、仙侠人物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形体夸张,相貌奇峭,多取法明末陈洪绶。著名的《群仙祝寿图》十二幅通景屏,已将人物画推向了登峰造极的境地。

任预篆刻 “胡氏三桥”

作为近代海上画派的杰出代表,任颐的书、画、印等综合修养极高。他早年深研篆刻,得萧山印人任晋谦指导,对传统篆刻艺术有深刻的感悟和自信,称:“余此调久不弹矣,一日,金君出石索篆,即奏刀,毕视之,古气浮动,何也?昔日鄙而衲,今日悟而发。所谓存竹在胸,由是之乎。”从信心满满,提刀即刻,到古意盎然,全因匠意于心。

“颐菴”、“颂菽”是他硕果仅存的作品,章法虚实相映,气韵生动,明显受到吴熙载和浙派的影响。任颐在绘画艺术上能不断创新求变,而篆刻创作借鉴却与同时代诸多印人不谋而合。对他的中年弃刻刀而专注丹青,以笔者愚见,一是其画名日隆,索者如云,无暇顾及。二是彼时篆刻高手迭出,似乎也令其不必也不能留栈。任颐今传世所作仅此两钮,然正因为其稀罕,也就愈显示出不凡的价值。

“四任”中最为年轻的任预(1853—1901),又名豫,字立凡。浙江萧山人。任熊之子。少时懒嬉,不肯用功学画。及长,蹊径别开,所绘山水、花鸟、人物,一变任氏家法,纯以天分秀出尘表。任预因性格疏懒落拓,非至穷困潦倒时不肯动笔,即是动笔也往往拖沓延宕,而这些尚未细加工的作品,得者称为奇构。任预刻印曾得赵之谦指授,但从遗存的作品来观察,却深受徐三庚印风的薰沐,作品不仅强调笔墨情趣,篆法每每中宫紧束和末笔作折曲飞腿等徐氏招牌式动作,颇具妍丽动人之态。

与早年承袭皖、浙传统的任颐相较,出生较晚,长期生活在上海城厢的任预,以风头正健的大名家徐三庚为依傍,来迎合彼时市民社会世俗化的审美倾向,也是时风所趋。任颐因浸淫于绘画而放弃刻印,任预则由懒散成性而少作,但他们在晚清印坛惊鸿一瞥,惹人相思,后人甚至为任颐和近代大画家张大千未能坚持篆刻而深感惋惜。但历史不存在假设,人有专长,业有专攻,铁笔与毛笔不类,篆刻一道与绘画技法相距甚远,能像吴昌硕、齐白石集诗、书、画、印四绝于一身,登艺术巅峰,传百世美谈,谈何容易?


erweima_wbz印谱.教程.技法 - 分享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