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印10個特點,陰文為主,採用繆篆,工而不板帶有隸意

漢印指漢至魏、晉時期的印章。漢印的特點突出,它以陰文為主,採用繆篆,方中有圓,圓中見方,工而不板,帶有隸意。總的風格是端莊厚朴,勻稱方正,構思精巧,氣度從容,毫無後代印章的做作之感,漢代印章藝術成就卓卓,後來用“巔峰”、“頂點”等字眼來形容它,把它與晉代的書法,唐代的詩、宋代的詞、元代的曲和宋元繪畫相比擬,成為歷代篆刻家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明清以來的篆刻家都以“法秦宗漢”為正統,主張“摹印由來溯漢秦”。秦漢印章藝術對後代印章篆刻影響深遠,是我國印章史上光輝燦爛的一頁。

1、印文主要採用繆篆,繆篆是在秦印小篆(摹印篆)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繆篆筆畫線條簡約質樸,結構方中帶圓,帶有隸意,適宜入印作篆,是漢印的基本書體。它“變小篆之形式,不變小篆之義法”,往往對筆劃有所增減,趨向方化,接近於隸書。線條屈曲飽滿,端莊厚朴,平正易識。這是戰國以來,印章所用文字的最重要變革,對後世篆刻文字影響深遠。漢印文字也有鳥蟲書,但數量很少,就傳世漢印和印譜所見,有一百多方,且都是私印,出土漢印中也有以隸書入印的,但都是殉葬用的明器。

2、漢印繼承秦的傳統,仍以陰文為主。官印全用陰文,鑿鑄都有。西漢官印多數採用鑄印,羅福頤先生說:“西漢官印文字多半整齊端重,出鑄造者較多,用此標識可十得七八而已”。殉葬印多鑿印,頒授蕃邦屬國頭領的印章多為鑿印。鑿印中有一種“急就章”。都是些將軍印,據說是應付軍事急需,臨時在銅質印坯上草草鑿刻的,印文不拘成法。線條往往變形誇張,時有錯筆漏劃,鑿印細淺,刀痕清楚,刀法勁猛,粗拙自然,天趣橫生,是漢印所獨有的風格。“伏波將軍印”在寧夏固原草廟出土,為龜鈕鍍金銅印,東漢光武帝劉秀於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以馬援為伏波將軍。

3、漢代官印皆方形,大為漢尺的方寸——2. 3厘米左右見方。西漢初期稍大,有的大至2. 6厘米見方,不列品秩的鄉官等,才用方寸之半的“半通印”。私印種類增多,出現了“臣妾印”。私印大小沒有規格,多在1. 1厘米至2. 3厘米之間,小於官印。

4、西漢初期的官印,仍保留田字格,和秦印容易混淆,以後邊框界格都逐漸消失,這是與秦印的顯著區別。

5、漢印的章法布局豐富多樣,往往能從整體出發作多種安排,結構謹嚴工穩,構思精巧,虛實相生;筆劃橫平豎直,同一個字的筆劃距離大致相等;大方渾厚、樸拙天成,到東漢時期,字體的筆劃趨向粗拙,與古璽秦印有截然不同的風格。

6、官印印文除四字外,還有五字、六字,甚至更多字的。王莽新朝印文無四字的,多是五字或五字以上。五字印分三行,最後一個字,如“印”“章”等獨佔一行,是它的特色。

7、漢代官印製度嚴密,諸候王、三公、列候、丞相等用金印,官階在二千石的用銀印,千石以下用銅印。皇帝、皇后用螭虎鈕,王候及秩比二千石的用龜鈕,千石以下用鼻鈕,佩印,配印的組綬也有具體的規定,等級森嚴,品秩井然。但私印沒有嚴格規定,用料有金、銀、銅、玉、瑪瑙、琥珀、石、木、琉璃等;印鈕也多種多樣,達20餘種。私印朱白文都有,西漢中期還出現朱白文相間的形式,漢私印往往在姓名後加刻“印”、“之印”、“印信”、“私印”等字樣,這也與秦印不一樣。

8、漢印形制比秦複雜,有一面印、兩面印、套印等。官印一般只有一個印面。私印中兩面印盛行,即一個面刻姓名,另一面刻表字、臣妾、吉語或圖象,或者兩面都刻吉語或圖象,中間橫穿一孔,穿上絲帶,作佩帶使用。西漢中期還出現了套中,在一個大印中套一個小印或兩個小印。兩面印先秦已產生,遠不如漢代普遍,套印創始於漢代,卻流行於魏晉。

9、漢代吉語印,常見的有“日利常吉”、“出入大利”、“出入大吉”、“宜官內財”、“長幸”、“長貴”、“日貴”、“至富”、“樂未央”、“宜子孫”等,少數還在吉語前後加刻姓名,如“高成長幸”、“大利林安”等。圖象印發展到漢代更加形形色色,令人眼花繚亂,除了一般的肖象、動物外,還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及人物、車騎、建築等,吉語印、圖象印中不少是兩面印。

10、漢印中的殉葬印內容十分豐富,殉葬的官印,一般用銅或石木玉等材料製作,鑿刻草率,與漢代的鑄官印大異其趣。


erweima_wbz 篆刻小站 ...

學習交流微信號:wenbaozhai365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