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意起源,印石薄意雕刻的基本程序,薄意雕刻造型元素

印石的雕刻要求很高,它的计价方式往往就是石头自身的重量,所以为了减少石头价值的损耗,在雕刻时,不应使用过多的切割手段,应尽量维持石头的原貌。印石本身大都具有一定的瑕疵,雕刻者在对印石进行雕刻时应尽量消除或回避这些瑕疵,尽可能的保持石头的原状进行雕刻, “平薄”的薄意雕刻技法就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

印石薄意雕刻的始源

薄意雕刻技法最早指的是明朝后期出现的印石雕“阴刻”技法。这种技法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无太多的变化,粗糙,布局呆板是其主要的特征体现,这也是它不被人们重视的原因。后来薄意技艺在博古纹饰和锦边浮雕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到了淸朝末年逐渐趋于成熟,在此方面石雕艺人林淸卿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吸收中国画艺术精髓,熔雕、画于一炉,以刀代笔,别开生面地将薄意艺术提高到新的境地。

印石薄意雕刻的基本程序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现今薄意雕刻的基本程序。它的制作步骤虽然独特,有专门的规范,但是总的方面类似于其他印石雕刻技法:

首先是选材整石:石材的选拔多以名贵石种为主,例如荔枝石、芙蓉以及田黄等。名贵石料无论是它的形状还是色泽都非常珍贵,所以在雕刻过程中尽量保持石料的原貌,对此施以溥意,即在雕刻过程中尽量保持这些宝贵石料的行、色,在保留石材原貌的基础上进行精美的雕刻、这样既有精美的雕刻艺术又能保留石材的原来形状。

第二步是相石墨绘:“相石”就是雕刻者对要雕刻的石材进行构思设计,在构思时除了要比对研究选定石材的外形、纹理以及它的俏色以外,还应该尽量避开石材本身的瑕疵与疤痕,所以“相石”又被称之为 “审石”。

第三步是开纹雕饰:“以薄取胜,以简见长”是薄意雕刻的主要特征,它最讲究的是刀法的使用,用刀要做到灵活洗练,下刀要做到肯定准确,这也是薄意雕刻的关键所在。在雕刻过程中对于刀型、刀法的选择都有特殊的要求,要精心雕饰一些凸起的画面,不但要使雕饰效果具体形象,还要有立体感。

第四步是磨光:雕刻作品的效果的体现以及它的成功与否,磨光是关键。相对于一般的圆雕,浮雕的磨光来说,薄意的磨光要求更高一些,为了体现石材的优美品质,雕刻者往往要用几种磨光材料进行精心打磨。

薄意的雕刻手法尤其注重意境和气韵,对构图布局进行了精心设计,典雅和精致是其所强调的重点。印石薄意艺术来自于民闻,是一种带有浓厚的人文气息的独特艺术,在石头的雕刻过程中融入了中国画的作画原理,在方寸间展示人间现象,它的独到之处除了体现在山石的皴法上,还体现在对树叶的钩点以及人物衣褶的描法等方面。

印石薄意雕刻的造型元素

在造型艺术中石材及石材的使用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实现 造型元素的种类。严格来说印石的色彩、线条、形态、布局构图等构成了它的薄意雕刻的造型元素。

色彩:色泽丰富是印石的主要色彩特征,甚至在同一块石头上就可以找到几种不同的颜色。雕刻者通过相石确定作品造型,通过另一种雕刻技巧“巧色”,保持印石自然色泽被充分利用,体现它的天然之美,这也是雕刻的重点。对比手法是薄意雕刻“巧色”的常用手法,也就是说雕刻的界线是石色,在不同色彩的部分刻划不同的景物。

线条:要想表达抽象概况物体在形状方面的起伏转折,要体现在作品明暗层次的变化,这些都要依靠线条的作用。“薄意”线条的边缘具有明晰的轮廓,不仅有立体感,而且结构感觉微妙细腻这是运刀垂直切入的效果,不失整体性而独立线条的又具欣赏性,形体在大胆夸张的同时又具有高度概括性。

形态:物体的形状、质地以及它的内部的结构等组成物体的形态特征。石头的形状构成包括石面和石头轮廊的线形,而“薄意”特色的形态造型元素既包括石头的形状还包括石头的肌理。在传统雕刻技艺有一定的传统特征,这在形态和形式方面都有体现。山光水影,人鱼鸟兽,花草树木都是“薄意”的形态和形式在内容方面的体现。“薄意”的另一个主要特征是,浮雕的雕刻虽然浅显,但是其图形背景可以随着光线的变化而相互转换。

布局结构:为了更好地体现作品中各形式因素的位置关系,创作者需要对作品进行布局结构的分析。与传统的中国绘画一样,“薄意” 布局构图要遵循的审美原则不仅包括构图的比例平衡、色彩的协调对比,还应注意节奏,既保证审美的多样,还要保证审美的统一。


erweima_wbz印谱.教程.技法 - 分享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