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印坛巨子苏宣,与文彭、何震是三足鼎立的篆刻大家

凡能操刀刻石的篆刻家,一般会给人留下温文尔雅、饱读诗书的印象。然而印人苏宣,从一介儒生到血腥剑侠,从隐迹埋名再到印坛巨匠,演绎了一出跌宕起伏的人生传奇。

a11079_01

苏宣篆刻“放浪形骸之外”

苏宣(1553—1626后),字尔宣,一字啸民,号泗水、朗公。安徽歙县人。苏宣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苏眉阳学养深厚,善古文辞,尤工草书。苏宣少时雅好读书,旁通经史百家,却不幸痛失怙恃,又遭遇不平之事。

a11079_02

突如其来的灾难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苏宣弃文练剑术,舍身助人,手刃仇家,避祸在江、淮一带,混迹于宰牲、卖酒贩夫之中。待事态逐渐平息,即往来于父辈故旧之门。

a11079_03

文彭与苏氏为通家之好,怜其才华,欣然录为弟子,精心施教,亲授古文字六书之学和刻印技法。苏宣天资聪颖,年轻好学,尽得其传。不久苏宣又去上海、嘉兴,拜谒书画印大鉴藏家顾从德和项元汴,饱览两家所藏的秦汉以来印章原作,领悟到了“世不相沿,人自为政”,作品当随时代,与时俱进,更需具备鲜明个性特色的艺术真谛。晚年编辑自刻印成《苏氏印略》数种,流传至今,让后人领略到其卓尔不群的篆刻艺术风采。

a11079_04

苏宣篆刻“青溪摄居”

苏宣生活的万历、天启两朝,正是明代印坛从兴起到繁荣,人才辈出的年代。世人皆以模仿文彭、何震与秦汉印为能事,形成了苏宣所描绘的“家家仓、籀(仓颉、史籀),人人斯、邕(李斯、蔡邕)”的盛况。

a11079_05

对于风头正劲的师兄何震,他视为比学赶超的“标杆”。苏宣在吸取优秀传统方面所作的求索绝不逊于何震,他曾应荥阳收藏家潘云杰之请,与印人杨汉卿一起用青田石精心摹刻秦汉玺印达两千四百余方,辑成《集古印范》十册,所摹印章与古印形神相通。

a11079_06

苏宣长期浸淫于秦汉玺印经典之中,曾自称“所手扪绿图青字、龙画螺书有年。所遇铜章玉玺,斑驳锈蚀,宝气生白虹有年”。他所镌刻的作品无论从形式、线条、章法、篆法,还是在神韵气质方面,更加贴近秦汉原印,表现出比何震更加成熟的艺术审美构思和更为醇正的古典气息。

a11079_07

此外苏宣根植传统,另辟鸿濛,挖掘出文彭、何震不曾涉足或未臻佳境的新印式。像阴阳相参、错觉置换的朱白相间印;绸缪蜿蜒、极富装饰效果的鸟虫篆印;清健洁净、行间玉润的两汉玉印;斑驳朦胧、浑穆敦厚的烂铜印;以及参考《汗简》、《古文四声韵》等古代字书,面貌奇特的古文奇字印等,无不显示出苏宣大胆开拓、追求新意的自觉性和超前的审美意识。

a11079_08

苏宣篆刻“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苏宣不仅勤于篆刻创作,且善于思考,在虔诚借鉴上古传统时即睿智地意识到“如诗非不法魏、晋也,而非复魏、晋;书非不法钟(钟繇)、王(王羲之)也,而非复钟、王。

a11079_09

始于摹拟,终于变化,变者愈变,化者愈化,而所谓摹拟逾工巧焉。”精辟深刻,贵在自出新意,既“法”而不“复”,变而化之。这既是对往昔学艺的总结,也是对攻艺大彻大悟的揭秘。

a11079_10

苏宣篆刻已经摆脱了何震篆刻的生削率意,以其豪放、刚毅、豁达的侠义性格和挥运自如的冲、切刀法,使作品气格壮伟,气质浑朴,特具一种“放浪形骸之外”的恢宏气象,对万历年间文人用印风气盛行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a11079_11

另外苏宣独创的用单刀法刻草书、隶书边款文字,冲、切刀法灵活并施,奔放潇洒,也开一代新风。时人将他与文彭、何震誉为鼎之三足,当是受之无愧的。

a11079_12


erweima_wbz印谱.教程.技法 - 分享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

《明代印坛巨子苏宣,与文彭、何震是三足鼎立的篆刻大家》上有1条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