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遵修舊文而不穿鑿,黃士陵佳作七枚,匡時戊戌年春拍

黃士陵(1849-1909?),字牧甫,又作牧父、穆父、穆甫,晚年別署黟山人、黟山病叟、倦叟、倦遊窠主,室名蝸篆居、延清芬室、舊德鄰屋、古槐鄰屋等。安徽黟縣黃村人。

說文之學幼承庭訓,詩禮之暇旁及篆刻。少年鬻藝南昌,既壯失怙恃,光緒四年(1878)刊行《心經》印譜。光緒七年(1881)春到穗,交遊漸廣,結識將軍長善、國舅志銳。光緒十一年(1885)八月至光緒十三年(1887)二月在國子監工作學習,隨盛昱、蔡賡年學習說文及古文字學,磨改石經,鐫刻《石鼓文》。光緒十三年(1887)回到廣州入吳大澂幕,盡窺所藏鼎彝鈢印,並在廣雅書院工作,代張之洞篆《說文解字序碑》。光緒十六年(1890)春,獲張之洞安排到廣雅書局任分校,篆寫了大量書名頁並鉤刻明清名人真跡十五家三十二品。光緒二十五年(1899)回鄉。光緒二十八年(1902)游幕武昌,為端方編輯《匋齋金石錄》,入存古堂校補石經殘缺字,鉤刻董其昌書跡於黃鶴樓。光緒二十九年(1903)歸里,宣統元年(1909)春去世。

黃牧甫擅鉤摹勒石,自謙以“雕蟲小技奔走於貴官之門”,實以深厚的古文字涵養佐於卿相之間,為公卿是正金石文字而不自名者甚多。光緒十三年(1887),他放棄了正在國子監磨改石經,鐫刻《石鼓文》的工作,匆匆南來廣州,“就食吳(大澂)愙翁門下”。

黃牧甫離開後“奉東撫憲(山東巡撫)委(派)”的“續刻”刻工尹彭壽,因入成均(國子監)校修石經,取王筠所着《毛詩重言》三卷、《毛詩雙聲疊韻》一卷、《尚書禹貢正字》一卷、《禮記讀》十卷、《史記校》二卷、《夏小正正義》一卷計六種,繕寫進呈御覽。看來即使一名續刻的刻工,雖然由巡撫這等地方大員委派,也需要經過光緒皇帝親自嚴格挑選的。可想而知黃牧甫是放棄了兩項何等重要的皇家文化工程來到廣州的。

1919 黃士陵為黃季度刻 青田石扁方章

印文:黃季度讀碑記

邊款:季度讀碑記,士陵作。

出版:《瓦存室集印》,黃文寬編,1956年。

備註:黃文寬舊藏。

4.6×1.6×2.5cm

RMB: 200,000~300,000



erweima_wbz 篆刻小站 ...

學習交流微信號:wenbaozhai365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