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熊印稿序,韓天衡眼中的高式熊,謙恭育晚生寶刀鑄清峻

在我所熟悉的印界前輩里,最沒有前輩架式的要數高式熊先生了。他對待晚生總是表裡一致,一貫地謙遜、熱誠、真率而平等。記得在一九六三年,我由方介堪老師的引薦往滬拜謁式熊先生。那一天他對我的習作看得非常仔細,還不吝其辭,居然點出了習作的許多「妙處」,甚至執意要索取我的印蛻,說是要留下來再看看。這些「妙處|和印蛻,今天看來是那樣地幼稚和羞於見人,可是對於當時的我,則是平添了無上的光榮感。他這種出於鼓勵的過分褒獎,也正是敦促我加倍去勇猛精逬的強勁動力之一。高先生人品平淡,虛懷若谷,老而不倚老,老而不賣老,扶持後學,責無旁貸。據我所知,他對我如此,對別人也復如此。

他心中關懷的不是個別人,而是整個印壇及其未來。一位學識淵博的長者,具備了這樣一種平易近人的性格,對於篆刻界,特別是對於初操鐵筆的後生來說是何等的寶貴,何等的必要和重要。因此,可以這樣說,上海篆刻界近些年來的勃興,新人的蜚出,風貌的多姿,以至一再在國內外贏得高度的評價,是跟高式熊等一大批老一輩篆刻家的無私培植分不開的。

高先生的謙遜、平易是建立在紮實的藝術學養和實踐之上的,故而愈見難能可貴。

在治印方面,高先生的取法和格調都是很高的。他幼承家學,得到父親高振霄太史的教誨,又獲趙叔孺、王福廠的悉心指授。一九四五年他年方二十四歲,就彙輯了數年耕石的佳跡成《篆刻存景》一冊,所作追秦撫漢,儀態雍容綽約,而一以清峻的風神出之。彼時趙叔孺、王福廠皆一代篆刻大家,各自有獨到的高藝絕技,而高先生的英年力作,就自然而言似可與趙叔孺比美,就勁挺來看似又可與王福廠競技。二十七歲那年,他又完成了《西泠印社同人印傳》印譜四冊,所 作益顯英邁,出入秦漢宋元而不逾規矩,技法老到卻神采楚楚,從篆刻藝術的角度,或是就其選擇的印譜主題,從篆刻史學的角度而言,它都是區別於一般匯印 成譜的那一時期的一部重要印譜,即此不可不記。

在印學方面,高先生的見識和修養同樣是很高的。他對於歷代印譜版本、印章流派均深有研究,慧眼獨具。四十年代始,他以十餘年的精力為印譜大收藏家張咀英整理彙輯了《張魯盦所藏印譜目錄》一冊四卷,即如上述的《西泠印社同人印傳》,內中就搜集編撰了西泠印社社員、社友等二百一十人的傳略,鉤陳欖玄, 考證和揭示了許多被埋沒的和鮮為人知的印學史料。史料是理論研究的基礎,而整理史料又是乏名缺利的辛苦勞動。他認真地、默默地做了,而且做了許多年。其用心之苦,用力之勤,委直叫人肅然起敬。

實踐和理論是統一的,互補的,高式熊先生正是如此。他胸中存舊譜五百部, 手下運古印一萬鈕。這豐厚的學養,才使他能濯古來新,寶刀不老,印藝長青,成為現代印壇上一位重要的篆刻家、印學家。

高式熊先生蜚聲印壇四十載,而知音者總苦於無法一睹他印風之全貌。這本由高先生親自選定的印譜,彙輯了他自青少年時期至今的力作三百餘方。這不僅 彌補了一個學者稱憾良久的缺陷,也為時下興盛的篆刻界提供了又一值得學習、借鑒、研究的範本。它的出版,一定會獲得良好的反響,給我們後生以多角度的啟迪,我是這樣地堅信。

韓天衡 一九八七年七弓十五日


erweima_wbz 篆刻小站 ...

學習交流微信號:wenbaozhai365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