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刀法演變,3種執刀法,基本刀法2種,輔助刀法20種

用刀法,簡稱刀法,是指用刻刀在印章上鍥刻文字的技巧和方法。篆刻是書法與刀法相結合的藝術,刀法與書法是相互依存的關係。刀法不僅可以表現書法的筆意,並能充分表現出線條的”金石味”,比書法又多涵許多藝術內容,這是篆刻藝術的根本藝術價值所在。因此,刀法是篆刻技法中的主要內容。不論章法再巧妙,如果不通過刀法的配合,是不能創作出高水平的篆刻作品的。

篆刻刀法包括執刀、運刀的各種技能和方法,有其特定的表現形式。在完成章法之後,就要依靠刀法來完成篆刻作品的藝術創造,刀法是最後決定作品成敗的關鍵因素。它可以充滿意趣地表現篆法的結構美和書寫美,也表現了刻刀在不同印材上鍥刻時所產生的刀法美和個性美。它的重要性如同書法中的用筆。印章中篆法用筆的輕重、緩急、轉折、方圓、肥瘦、藏露等藝術形式,都要通過刀法才能完成。所以,學習刀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tools_003

一、刀法的演變

篆刻刀法的產生與發展,與中國文字有着密切的聯繫。人類先民在結繩記事之後,遂用圖畫文字記事,而最早的圖畫文字多數是刻出來的,這就是原始刻劃符號。繼而到殷商甲骨文,這種成熟的文字,也是刻出來的。所以,從文字誕生開始,刀法就伴隨着產生了。甲骨文中的鍥刻技法已經相當豐富與成熟。先秦時期的文字,除鑄造的鐘鼎文以外,主要就是印章文字,這種印章文字是鐫刻而成的,因此帶來了鍥刻刀法技巧的發展。秦漢時期的印章,有鑄、鑿、刻、琢、切等刀法。到了元末,王冕取花乳石刻印,開啟了印材利用的新階段,為沖刀、切刀這兩大刀法體系的進一步形成創造了物質條件。到了明清時代,經過文彭、何震、汪關、朱簡、程邃、丁敬、鄧石如、趙之謙、吳昌碩、黃牧甫等篆刻家的大量創作實踐和探索,使刻石刀法形成了完整的體系。

二、執刀之法

執刀之法有五指執刀法、捏拳執刀刀法和三指執刀法三種,與書法執筆相比,只有捏拳式執法有區別,其方向和角度是不同的。

1、 五指執刀法

五指執刀法又分為豎式和橫式兩種:

①、五指豎式執刀法:用拇指、中指相對握定刀桿,無名指頂在刀後,小指輔於無名指之後。同於”五指執刀法”,故又稱執筆法。不同的是刀桿應向前,並稍向右邊傾斜。起刀時,須運全身之力聚於腕、指間。將前刀角按捺入石。運刀時,迎面向里徐徐進刀,取中鋒側筆之意。此種執刀法有運刀如筆的藝術效果。

②五指橫式執刀法:這種執刀法與豎式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手向右外傾倒,使刀斜卧。用無名指抵住石章的右外側,自右向左,取刀的外角入石奏刻線條,主要依靠拇指、食指、中指將刀握住。這種執刀法因有無名指抵住石章,有穩健之特點。

2、 捏拳式執刀法

用拇指與四指呈握拳式的執刀方法。要求五指緊聚作握拳狀,將刻刀緊握手中,用大拇指側按刀的尾部。運刀時,用外向里,刀柄略向外傾斜,運刀時主要是依靠腕力和肘部的力量,使刀在印面上運動。選擇刻刀時宜用粗柄刻刀。這種執刀法的優點是易於着力,宜刻硬質印章和巨印。缺點是印章印文線條的細微部分不能充分表現出來。

3、 三指執刀法

此法類似於五指執刀法。拇指、食指、中指自然伸直,相向握住刀桿,刀桿斜倒右邊,伏在食指第三關節上,與印面約成三十五度交角,下刀角向身,接近三指執鋼筆法。起刀用力將外刀角按捺入石。由右向左橫衝鐫刻,也可由內向外沖刻運刀,其優點是刻出的線條勁直雄健,宜刻白文印;缺點是鍥刻宛轉流暢的線條卻很不容易。齊白石善用此種執刀之法,已到達出神入化的境地,線條斑駁,別具風貌。


erweima_wbz 篆刻小站 ...

學習交流微信號:wenbaozhai365

《篆刻刀法演變,3種執刀法,基本刀法2種,輔助刀法20種》上有3條評論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註